芙蓉

楹联里的湖南丨人虽如客事如花冰心一片千

发布时间:2024/6/3 10:53:57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晓华姚茜琼“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这是怀化黔阳古城芙蓉楼门口的一副楹联,为晚清黔阳举人陈柄卓(字庆臣)所著。其联充满诗意,又富含哲思,观之者无不初为之震撼,继为之沉吟!6月中旬,记者特邀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继成,一起品读这副名联。这位从湘西泸溪走出来的文学博士,对家乡风物如数家珍,将联、楼、人、城的关系娓娓道来。一楼与联传说黔城的芙蓉楼,最早建于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怀化黔城)担任县尉期间。王昌龄此前任江宁(今南京市)丞,被贬到这样的荒蛮之地,却并未气馁,坚持正直清廉的为官原则,爱民如子,于是便有了这座芙蓉楼。陈柄卓这副联就挂在芙蓉楼主楼一层门口的楹柱上。怀化黔阳古城芙蓉楼主楼一层门口楹柱上的对联。“这其实是作者与诗人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甫一开场,符教授便指出,这副名联与王昌龄名诗《芙蓉楼送辛渐》互为呼应,紧密勾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千余年前,王昌龄在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抵达吴地,天刚亮就送走好友,眼前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孤独感”顿时袭满心怀。隔着千年时光,陈柄卓安慰诗人说:“天地不过是一处送别的大亭子,千古以来,人们来来往往,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文人们似乎都有着这样一种‘孤独感’。”符教授说道。唐代的诗人陈子昂曾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更是高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所以陈柄卓似乎是在用上联劝慰王昌龄:“孤独的人那么多,受苦的不止您一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的后两句流传千古。王昌龄化用南朝鲍照的诗句“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形容自己为人为官高洁清廉。诗人虽将离情涂满孤峙的楚山,却没有将别愁寄予远去的江水,给亲友捎去的不是寻常的平安家书,而是自己坚持冰清玉洁、直道而行的信念。在下联中,陈柄卓半为诗人鸣不平,却也宽解道:“芙蓉花空有美丽颜色,却不能享受春天的繁华,品质高洁却位居花国边缘,古往今来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世间的事莫不如此!”“这里的芙蓉花是指荷花,”符教授解说,“唐诗有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拿荷花与春花做比较,荷花生在水里,开在秋天,不在‘天上’不近‘日边’,却不怨不悔,如常绽放,跟诗人何其相似!”符教授赞叹,这就是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里说的,“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赏读这副楹联后,虽有数不尽的清冷寂寥之感,却与静立江畔、离歌不绝的芙蓉楼十分相宜,亦切合相关的人和事。“上联关合的是芙蓉楼的现实功能,即作为送客饯别的场所,下联对应楼中人王昌龄的精神品格与人生遭遇。同时,作者又进行哲理升华,将视角拉得无比高远,把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所有的人与事都笼罩在内,形成‘命运共同体’,极大地增强了这副楹联的艺术魅力与时代意义。”符教授表示。芙蓉楼主楼。谢梓健梁孝亮摄该楼于清代嘉庆二十年(年)重修,后辟为林园。它背廓临流,楼阁隽秀,重檐歇山顶最为灵动。因有感于“王龙标”的“玉壶冰心”,历代名家在此酬唱,楼因人显、诗以楼传。称芙蓉楼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确也名不虚传。二人与事符教授告诉我们,这楹联说的是作者的人生,也是王昌龄的人生。王昌龄年轻时曾从军北上,戍守边关,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大气纵横的边塞诗,足见其安邦定国之志。而立之年考中进士,入仕后担任的均非重要职务,屡受打击,屡被排挤,犹如秋风中萧瑟的“芙蓉花”。后半生更是被一贬再贬,长年谪居,友人的酬答与慰藉给了他最后的温暖,促使其将“送别诗”推上了新的高峰。他现存近首诗作里,送别诗占四分之一的篇幅。难怪有人说,黔城这座“芙蓉楼”,在唐诗中占据着奇绝的高度。龙标胜迹门。谢梓健梁孝亮摄王昌龄在龙标任职时政绩如何,正史无明文记载。但方志是最好的佐证:他洞悉民情,为政以宽;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生活简朴,从江宁到龙标及至离开龙标,“往返惟琴书一肩,令苍头拾败叶自爨。”为此,百姓赞颂他:“龙标入城而鳞起,沅潕夹流而镜清。”直至今日,当地尚流传着“筑岩坝防洪水保龙标城”“蛮洞乞诗”“补靴”等动人的故事。虽处逆境而神情自安,屡受打击却坚守初心。龙标这片山水给他带来的慰藉,灼然可见。可惜的是,安史之乱骤起,王昌龄从龙标离任辗转回故乡途中不幸丧命。大唐也由此从盛而衰。一千余年后,生活在多难频仍的晚清时代的黔阳举人陈柄卓,在外为官50多年,看淡世间纷扰,告老回乡后在芙蓉楼有感而发,写下这副楹联。“他感慨不平的,是千千万万历尽红尘而冰心不改、有志有为却困顿以终者的人生。”符教授说。符继成教授在解联。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戴钺摄三城与思芙蓉楼所在的黔阳古城,是一座有着余年历史的古城,也是迄今为止依然“活着”的古城。如今,古城内四千多居民如常生活,九成是原住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两千余年时光流逝,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河一亭,无不惯看“千古浮生”“百年人事”,却静默无言、安然自适。居民们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悠悠的慢时光:阳光从窨子屋的古旧天井里射进来,落在新晾的艳色衣裳上;古老巷子里,人们挑着沾着露珠的青菜走过;一群小学生嬉闹着经过“状元府第”;古墙根下鲜花粲然盛开……古旧之中的缕缕鲜活,把历史和现实巧妙串联,清新高远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在这里以富有烟火气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再把镜头拉远。浮生如客往、人事如花谢,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古岁月中的居民和游人,对于黔阳古城而言只是匆匆过客,但也正是这些来来往往的人与事,铸就了她的文明和底蕴,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其人已远,其迹犹存。回过头我们再细品此联,会惊喜地发现,下联“百年人事尽如花”竟有笔锋一转之妙——千百年的人事变化,如鲜花盛开不败。重修后的芙蓉楼重放光彩,王昌龄的人格魅力常在此间。这样古今对比,感慨系之,充满了哲理与生机。这联、这楼、这城,融汇了千年的智慧。点评嘉宾:符继成湖南泸溪人,文学博士,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词及文化研究。目前已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特别鸣谢:湖南日报社怀化分社、怀化洪江市融媒体中心往期精彩:楹联里的湖南①

岳麓书院里最长的对联,值得品读楹联里的湖南②

岳阳楼里字的对联,此中有真意,此问谁来答?楹联里的湖南③丨“才与福难兼”,是哲理;“地因人始重”,是豪情楹联里的湖南④

人生如戏,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都从苦里回甘楹联里的湖南⑤丨“湘水余波”流万里,湖湘即见中国心楹联里的湖南⑥丨古麓山寺12字联,道尽了湖南文脉之源楹联里的湖南⑦

这楹联和屈原一样,流过了汨罗江,留在了历史的长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