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七绝圣手王昌龄边塞与宫怨题材之外,送

发布时间:2023/11/24 11:25:57   
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称,是说其写诗在七绝一体上鲜有人能与之比肩。虽然如今更被人熟知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类的边塞作品,但实际上,王昌龄的诗歌有三个主要类别,都在其所属领域里达到了顶尖水平。边塞之外,王昌龄对宫怨、闺怨题材的发展方向有极大突破,“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出自他的笔下。王昌龄还写了大量的送别诗,且风格独特,质量极高。对比来说,在“送别”上有大名声的李白也稍有不如。两种基调:玉壶冰心与水云日暮王昌龄进士及第后,仕途整体来说不顺畅,这在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也有所表现,他时时表露自己的心迹,同时也对相似遭遇者有所同情。对于前者,最为著名的就是两首《芙蓉楼送辛渐》了,在第一首中,“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其自明心迹之语。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就在于“玉壶”一词的释义。“玉壶”一词是道教用语,魏晋玄谈时期经常见于名士作品之中,比如鲍照在《代白头吟》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一句,就是用“玉壶冰”来指清白的操守。在唐代还出现了一篇《冰壶诫》,作者是姚崇,其开篇说: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所以唐代诗人往往喜欢用“冰壶”这一意象来讲述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君子操守,,李白、王维等人都曾使用过,王昌龄在这首诗中的运用与此一致。这首诗大概写于王昌龄做江宁县丞之时,处于被贬谪的阶段,其内心的孤傲一直未曾消泯,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时候,喝了一夜的酒,想是也说了很多的遭际,这一句“玉壶冰心”就是王昌龄的自述。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与其他类似遭际者感到共鸣的也不少。王昌龄在贬谪途中结识了李白,而李白也正处于人生失意阶段,还没有被朝廷赏识。二人在此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后来有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王昌龄写的作品,而王昌龄也为李白写过送别诗,这就是《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这首诗歌将离别的情状写得非常清冷,目的就是烘托孤独的气氛,进而产生离别的伤感。这也是王昌龄离别题材的作品非常明显的特征,几乎每一首送别诗都用了铺垫、烘托的手法。王昌龄的笔法:以意象铺垫,以气氛言情王昌龄的七绝送别诗有非常独特的风格,不像李白、王勃等人直接表现出离别的伤感或者对于未来的期许,王昌龄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需要读者自己来体会。比如说之前提到过的《芙蓉楼送辛渐》,第二首是这样写的: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在这四句诗歌中,重心主要是对于环境的描摹,既有城外的秋色,也有天边的暮云,有高楼,有明月,还有奔流的江水与主客对饮的美酒。王昌龄似乎不喜欢用“柳”这种比较常见的意象,因为它所表现的气氛太过柔软,很难营造出其想要的气氛来。所以,江、夜、山、松、蝉、月、舟、寺、酒、云等等比较寒凉的意象就成为了王昌龄送别诗中的常客。即使写“明月何曾是两乡”般的豁达,但前面也要加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瞬间就将气氛降下来,使得离别的氛围显得更为孤凉。要论内涵,与“天涯若比邻”或者“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近似,但气氛就更显冷清了。王昌龄写作这一类诗歌的时候几乎都有这样的特色,先以意象来堆砌,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然后以孤凉的气氛来烘托离别的伤感。而氛围的营造也往往用空旷的意象空间来完成,隐含着天地之广阔与个人离别之渺小的对比,更显得个人的分离在永恒的世界下是微不足道的悲哀,也衬托出一种分别之后即将独自面对天地广阔的迷茫感。这样的写法可以说比比皆是: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狄宗亨》)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送窦七》)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读者所感知到的离别伤感与孤独情绪,其实在整个诗中是很少有直接表露的,而是需要其自己从意象所构成的氛围中读取。王昌龄只需要在四句诗中将“铺垫”做到位,将“气氛”烘托好,诗中的情感便自然会弥漫出来,这种技巧是非常高妙的。所以,在离别题材里,王昌龄更偏向于“孤”而不是“愁”,其视角不是正在离别时的不舍,而是离别之后的伤情。这一独特的切入点也意味着,王昌龄的作品中更多表现的是自己的心灵处境,其用意象所构建的并不仅仅是现实场景,也是自己心灵空间的投影。就像人高兴的时候,看到山在笑水也在笑,整个世界充满着温暖;但人在悲伤的时候,却看到山水在哭,周边充斥着悲伤的气息。王昌龄送别诗歌中的阴冷构建,实际上就是其在心绪悲伤之下所见到的现实,整个世界似乎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斑斓,唯独只剩下渺小的个体在面对着辽阔、未知的天地。透过这样的画面,读者的情绪自然极容易被其所构建的氛围所感染,也极容易勾起内心之中的抑郁、伤感,而这也是王昌龄送别诗为何会产生如此效果的根源。即,读者所读到的悲伤与孤独,并不完全是作者的心绪,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往事或想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5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