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新年上上签友爱明月何曾是两乡明月几

发布时间:2024/8/28 12:09:37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语送给新一年的自己你会选择什么呢?快来抽取你的新年上上签送给属于自己的一份新年的精气神吧!第一签:友爱。签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两句唐诗随着日本舞鹤市捐助的抗疫物资到达大连,然后迅速走红网络,可以说是年最热门的诗词之一了。这句诗出自“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著名诗人都交往深厚,而他写下的诗作中,也有不少是关于送别、留别,而且从不流于席间恭维应酬,而是写得情文并茂,不落窠臼。天宝七载,51岁的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柴侍御在去武冈赴任之前,先到龙标探望了王昌龄,二人盘桓数日,分别之际,王昌龄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起句语调流畅快,“沅水”与“武冈”,“通流”直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因此,虽是分别,却感觉两地比邻相近,并没有离伤之感。起势奠定了全诗乐观明快的基调,也为下一句作好了铺垫。后两句笔法十分灵活,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我们虽然分处两地,但是两地的青山,都受到同一片云朵的荫蔽和雨露的润泽,我们所看到的月亮,不也是同一个吗?这种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也为别后相思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却已将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读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诗人未必没有“离伤”,只是为了宽慰友人,把离愁别绪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感染对方。更可能是由于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比直抒胸臆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受到的,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其实,这种化远为近的旷达也并非王昌龄的独创。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写下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至今也常常在分别时用来表达对朋友的宽慰。而王昌龄的两句诗,则更强调了两地一水相牵的关系,相比于不知边际的“海内”“天涯”,这种从地理上可以感知到的联系,更能够给人以安全感,仿佛你知道,即使关上了门,邻居也只在你不远的隔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因此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两国之间的友谊,确实比王勃的那两句要更为恰当。中国人历来对友情无比珍视,表达这种情同手足的亲友情谊的诗句也非常多。比如王昌龄的另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李白和王昌龄这两位“大唐交友达人”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情谊。唐开元二十八年秋天,王昌龄被贬官至岭南,途过襄阳,探访老友孟浩然,相见甚欢。那时候,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不料却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终致丧命。这让王昌龄非常伤心。返程行至巴陵,意外遇到了正在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两位文坛巨匠俱是性情中人,又有着相同的际遇,自然是相见恨晚,在江上泛舟饮酒,好不痛快!临别时,王昌龄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28个字,道尽了友人离去后的寂寥之情。此后一别,李白对王昌龄也是念念不忘,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李白对他颇为挂念,于是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这就是非常著名的那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个“失孟交李”的故事,也从此传为了一桩文坛佳话。其实,在那一段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都表达了一份友人间的互助情谊,所传达的是面对病毒,人类携手共同捍卫生存领地的暖意。年,虽然病毒依然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我们相信,有了全人类间的这一份无疆大爱,我们终将取得这场抗疫最终的胜利。来源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作者

靳舒馨编辑

杨海鹏、王艳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4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