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天敌 >> 观四季轮回,品四季之美,李白的子夜吴歌
今年的春,因为疫情的影响,来得格外的晚了些,我们好久都没有出门。当出门看到春暖花开,感受到这久违的自由时,不由得想为白衣天使点赞,今天的安定生活是无数白衣天使奋战的结果,我们从心底感谢这些无私奉献的人。
窗外的迎春花、桃花开了,美在眼中,美在心中。美不仅在春天,也在四季,面对大自然,我们想起了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呀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给我一瓢长江水”用来形容秋天,不就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吗?这是一种广博的情怀,把长江水化成酒,再用酒来浇愁,这是秋天;“雪花白”,形容冬天;“腊梅香”形容早春;“海棠红”形容夏天,一首歌曲带来了四季之美。
由这首《乡愁四韵》,我想到了“诗仙”李白的《子夜吴歌》。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唐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皇冠,说到唐诗,必然要说到李白。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用一组五言诗写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抒春夏秋冬四时之情,带我们看到了他眼中的时序轮回。
一说起李白,那可真是家喻户晓,从小我们就开始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我们可以说就是在李白的诗中长大的。然而,李白的另一面又特别的豪爽,他对自己高度自信,“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都尽显豪情万丈。
其实,李白也有小儿女的一面,他之所以能够豪情万丈,正是因为他有一颗最天真、最烂漫、最纯净的心,有了这样一颗孩子般的心,他才能够写出《长干行》这样青梅竹马的爱情,“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爱情在李白的笔下有了一丝丝烟火气,有了一丝丝天真烂漫。有了这样一颗孩子般的心,他才写出《子夜吴歌》的春夏秋冬,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去体味四季之美。
李白《赠汪伦》《子夜吴歌·春歌》-尽显春天明媚的美
《子夜吴歌》,最早叫《子夜歌》,是晋朝一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创的调,后来经过填词,变成了五言小诗,然后收进六朝乐府,称为《子夜吴歌》。李白的《子夜吴歌》其实是借鉴了南朝《子夜四时歌》,在此基础上继承和提升,写出了《子夜吴歌》的四季歌。
罗敷女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说到春天,我们常把春比喻成春姑娘,把春形容成少女,少女是漂亮的、是美丽的,读着这首诗,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男耕女织的画卷,男子在地里面耕种、劳动,女子绣花、养蚕、织布。
春天最经典的女红就是采桑,姑娘采桑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绿是春的颜色,绿是春的生机。“采桑绿水边”,一个“绿”把春天的颜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春日的阳光下,一个红颜少女,在绿水之滨,采摘着桑叶,多么富有春天的气息,一下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李白的诗,总是让人愉快,他描写颜色,多而艳丽。就如这句“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短短的十个字,代表了四个颜色素、青、红、白,罗敷女把洁白的手搭在青绿色的桑枝上,她的红妆映着白日,那么地鲜亮。
别忘了,这里还有“白日”,白日是什么颜色,白的、红的、其实白日代表着蓝的天,绿的水,金灿灿的阳光,白日”仿佛就像打了高光,所有的颜色在我们眼前都鲜亮起来。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十四个字包含了四种颜色,黄、翠、白、青。
而李白的这十个字形容出的罗敷姑娘的美,比起原诗《陌上桑》写的简洁而又美丽。在李白的笔下,罗敷女不再依靠华贵妃的倭堕髻、明月珠、湘绮、紫绮,青春的锋芒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更是讲出了春的精神,罗敷女的青春的锋芒,青春的锐气。我的蚕宝宝饿了,你(太守)的精神低下,还不及我的蚕宝宝重要。
罗敷女李白的这首《子夜吴歌·春歌》是对乐府诗《陌上桑》的再创造。《陌上桑》写得很美,但是没有表现出罗敷女青春的气息,它采用更多的描写在罗敷女的美貌上,李白把提笼、秀发、首饰、衣服的描写都去掉了,只剩下一个手的动作,一个衣服的大概形式,然而,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罗敷女的美,那是因为颜色的加入。
《子夜吴歌·春歌》的美,在于李白的再改造,让这首诗有了更加深邃的内涵,这里有一种勃勃英气、有青春的气息、有李白的气息、更有盛唐的气息。
《子夜吴歌·夏歌》-浓艳的美
四季更换之时,每个季节都各有特色,王昌龄笔下的夏天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白居易写夏天用“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两位诗人都用荷花来描述夏天,那么李白会以什么表现夏天呢?
西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别人写荷花,写一朵两朵,写一片,可李白一写就是三百里,这句诗虽然场景有些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表达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杨万里的诗,表达的是荷花的状态,而李白的这首诗既表现出装填,还表现出来了动态,“菡萏发荷花”,一个发字,把荷花的花苞全部写活了,荷花一下都开放了,李白笔下的荷花也从娇美欲开马上化为壮美盛开。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这么盛大的场面原来是烘托西施来了,西施号称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出场,壮观极了,其实大家哪里是看荷花,都是为了看西施,“人看隘若耶”,这里用了“背面敷粉”的手法,没有描写西施的美貌,也没有写西施头带什么、身穿什么衣服、脚上什么鞋,仅仅一个出场,就把三百里的荷花都压倒了,这是何等的美艳啊!
李白这首诗为什么要把西施安排到镜湖来采莲呢?其实就是通过三百里镜湖来映照荷花的美,来映照西施的美。“若耶溪”的终点就是镜湖,西施沿着若耶溪凭一叶小舟,顺流而下,溪边的人跟着西施的舟,从若耶溪跟随到了镜湖,船上是人,溪边是人,人人都想一睹西施的风采。由此可见,西施的美多么动人心魄。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白天出来采莲的西施,夜晚就回到了越王家,西施不是一般的女子,她身系复国重任,她不仅是绝色美女这么简单,她是一个具有高洁精神的女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越国,最终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
西施历史上写过西施的,除了李白,还有王维。王维写诗,用的是:“暮作吴宫妃”,而李白用的是“归去越王家”。王维的诗是讽刺诗,王维重在表现一个人在面对贫贱和富贵时的态度不同,大众对她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而李白的笔下重在抒情,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歌颂西施,歌颂她的奉献精神,歌颂她为国复仇,舍生取义。
《子夜吴歌·夏歌》的美,就在于李白笔下歌颂了西施的一生,他把西施从娇美写到了壮美。
《子夜吴歌·秋歌》-素洁的美
在古人的心目中,秋天的标志性风物就是清辉万里,随时可见的月亮。秋天是阴的,所以秋天的月夜比秋天的白日更能显出秋的季节,也显出了高华的感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一片月”,形容出了秋天素洁的美,月的皎洁美也显现出来,月亮本来就是静夜之中的一个皎洁而柔性的存在,“万户捣衣声”,整个长安的妇女,都参与到捣衣中了。
秋天最典型的女红就是捣衣,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做衣服的前奏,秋天是要赶制冬衣的季节。月下的长安妇女,选择在晚上,趁着月光来赶制冬衣,这么经典的女红场景,短短十个字,赋予了季节的典型特征,宏大、细腻、而且高华。在“一片”和“万户”的背后,是天与地、月与人、光与声的交相辉映,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场景。
“长安一片月”是秋色,“万户捣衣声”是秋声,有了秋色、秋声,还缺秋风。飒飒秋风带着凉意而来,怎么表现秋风呢?秋风能吹走落叶,能吹走暑热,却吹不走妇人们对玉门关外的丈夫的绵绵相思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两句即写了景,又在景中寓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是写情,却在情中寓景,我们眼中的景也从天上写到了地下,从长安城写到了遥远的玉门关。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里表达出了一种更加敦厚的感情,长安的女子是识大礼的,她们知道胡虏会平定,这是国家的大义,良人会回家,这是个人的私情。长安的思妇,怀念着丈夫,即顾全大局,又重情义,这最后的两句把诗一下就把诗的境界升华了,在这秋风秋夜中,彰显出她们的家国情怀。
《子夜吴歌·秋歌》的美,在于描写的思妇们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她们没有撕心裂肺,没有不断地抱怨,同时也表达出妇人们一种平凡而深沉的情义,这些描写格外地打动人心。
《子夜吴歌·冬歌》-辛劳的美
说到冬天,我们想到的就是冰雪,冬天应该是赏雪的。可李白的笔下,没有体现冰雪的美,而是体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主妇赶制寒衣的辛劳之美。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一个絮字道出了冬的感觉,天气冷了,该给正在外征战的丈夫做棉衣了,絮了一层又一层,生怕丈夫抵御不了寒冷。多少情义,都汇聚在一个“絮”字当中,“絮”的是棉花,“絮”的是思念,“絮”的是真情。妇人“一夜絮征袍”的急切和紧张,一点也不亚于在边关打仗的丈夫。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短短十个字道出了冬天刺骨的寒冷。平时我们表现冷,用的最多的就是皑皑白雪,寒风,可是李白不写雪,照样表现除出了冬天的冷。
寒冷的冬天,剪刀是冰的,露在袖子外面的手是冷的,针是冷的,每抽一次针,手就冷一下,细小的针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冰冷的剪刀了,那比针要冷上十倍,冬天的寒冷瞬时活灵活现呈现眼前。
在李白的笔下,即使是一个操劳的主妇,她也有一双如玉的素手,寒冷的冬夜,就是针再冷,剪刀再凉,为了心爱的丈夫,她没有放弃,而是意志更加坚定,一针一线,把思念缝制在冬衣中,她包含着对丈夫诉说的真情义。这焦急的针脚下,是绵长的相思,也是冬天最美的画面。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最后的这两句和开头一样的急。开头的急在明朝役使发,最后的急在于,几日到临洮。妇人由开头的被别人催到结尾的催别人,急切的心情由此可见。
妇人的情绪为什么反转这么快,当然是因为思念丈夫。李白用“几日到临洮”这五个字,表达出了妇人对丈夫的款款深情,几多牵挂,就在催促中。
《子夜吴歌·冬歌》的美,就在于这首诗写的一波三折,语浅情深,尽显民歌本色,多少牵挂,多少情义,就在这反转的催促声中。
结语:
李白的四首《子夜吴歌》,实际上是四首女性的赞美诗,《春歌》中的罗敷女和《夏歌》中的西施,不仅是绝色的美女,更是有着一身傲骨,她们具有的高洁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罗敷女的不慕权贵,西施的舍生取义,都歌颂了那个时代女子壮美的一生。
李白的这四首《子夜吴歌》,从时间选取角度来看,春歌写罗敷女采桑,夏歌写西施采莲,秋歌写思妇月下捣衣,冬歌写思妇寒夜絮袍。春夏属阳,所以春和夏用了白天的场景;秋冬属阴,所以诗中用了夜晚的景色。
从人物角度来说,诗中春夏的主人公都是明媚鲜艳的女子,秋冬的主人公都是体味过生活苦辣酸甜的思妇,其实这何防不是一个女子的成长经历呢。
李白笔下的人生四季就是从青葱如桑叶的小女孩,到明艳如荷花的大姑娘,再到经历了离别之苦的妇人,最后到一个独自挑立门户、照应千里之外的征夫,这其实也是一个最丰满,最美好的人生四季。
唐诗总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李白的《子夜吴歌》更是带我们赏遍四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