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一片冰心在玉壶上海滩最值得尊敬的摄影家

发布时间:2023/8/7 12:53:41   

一直想写写我尊敬的祖老师,但是几次提笔又写不下去了,我怕我写不好,自己不满意,别人看了会更不满意,因为祖老师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在相机收藏圈子里没有人不佩服。而我有时觉得对他熟悉,是因为相识二十年了,同时又觉得和他陌生,因为他做的大部分事情我并不知道,我怕写砸了,遭人埋怨,就拖到了现在......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有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每每看到,想到的是上海华侨相机收藏会的祖忠人,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对他的最好写照。

我在九十年代就知道祖老师了,那时每次到上海,好友蔡志峰都会对我讲他们相机收藏研究会的事(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讲这个协会是年成立的,做了很多相机收藏文化和研讨的事,还讲了他参与在浦东八佰伴举办的老相机拍卖活动,听得我满是羡慕,甚至口水要下来。

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资料照片

那时我非常痴迷相机的收藏与研究(也做相机生意),但是苦于没有资料,困惑很多,周边更没有这样的组织和活动,只能坐井观天的自娱自乐,非常希望能走出去见见世面,但是身在东北小城,上海距离太远了,只能仰视。

其实相机收藏不仅是小众的群体,也属于圈子文化,外行或者外地人似乎也是很难融入进这个圈子去的。后来我又结识了上海的张明龙与赵振新,他们也都是资深的相机玩家,相机收藏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在一起谈到相机和上海的收藏文化,谈到相机收藏家,也谈到了华侨收藏研究会,同蔡志峰一样,他们也会谈到一个人,就是祖忠人,而且相当佩服。

上海收藏相机研究会资料照片

我在没有见到祖老师本人前,就对他名声贯耳了,他们一致的看法:上海相机收藏活动多,华侨研究会做得好,同祖老师的付出有很大的关系,是他的无私奉献与组织能力,还有他的身份与背景(当时他是上海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促进了上海相机收藏文化的开展,我一直渴望与他能结识。

机会来了,在一次上海环龙摄影城举办的相机拍卖会上,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那天我同张明龙夫妇吃午饭,喝了一点酒,结果到拍卖场已经开始了,也买不到手牌,只好先在后面坐下,看别人拍。看着看着手痒了,边上坐着着认识的毛胡子,他有牌却不拍,我干脆夺过来一阵猛举牌。

那天主拍的是盛行老师(也是上海收藏莱卡大家),他不认识我,看我接连拍下好几样东西,还不收手,有些疑惑,不敢继续了,怕我是来搅合的。而我刚刚喝了一点酒,脸又通红,他客气地探问:“这位先生,恭喜你拍下了几样心爱之物,能报出您的姓名吗?”

前面的人回头,有人认出我来,“这不是郭铁师吗!”

那时我经营相机生意,办了一个网站“sy”,还在中国摄影报等报刊经常写文章,相机圈里有点小名气。盛行老师听说“郭铁师”,也不淡定了,马上把我请到前面(或者说在前排与主之间加一个凳子)。那天我出尽了风头,面对了各种的相机和摄像机,不仅拍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很多上海的朋友。

活动结束,祖忠人老师找到了我:“我早就知道你,终于来上海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太欢迎了”。祖老师说他们非常渴望多同外界交流,同全国各地的相机爱好者、收藏家互动,大家共同打造中国的相机收藏文化。那一年我四十岁,他五十刚出头,他羡慕我:“你太年轻了”。

接下来我就走进了上海的相机收藏圈,只要上海有活动,祖老师第一时间通知我,特别是上海的老相机拍卖会,不仅每次都通知我,还给我安排吃住,后来也给我的朋友安排吃住,所以每次活动,他通知我,我又转而通知东北、华北、天津的收藏相机朋友:“走啊,上海有拍卖会,大家聚一下。”

祖老师认识了我,通过我又认识了全国各地很多相机收藏家、玩家,他说很感谢我,我对华侨相机研究会的活动有贡献,而我则走进了上海相机收藏文化的圈子,眼前豁然开朗。

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年都来上海,都要同祖老师见面。上海华侨相机研究会的活动非常多,除了拍卖会,还有大量老相机讲座、外拍,还请来香港的简庆福、陈烘等同大家交流。

他们不仅活动,还出了《相机博览》、《福伦达经典》、《蔡司集锦》、《阿尔帕至尊》等书籍,而《相机收藏研究》是他们多年的期刊,一直由祖老师主办,每到发刊,祖老师都是亲自写好信封邮寄给我两份。

除此,祖老师还给我他个人的书籍著作,其实祖老师不仅喜欢相机收藏文化,他还是上海著名的舞台摄影家,他拍摄了很多经典的剧照和上海老艺术家的人像作品,他的勤奋与摄影造诣让人惊叹。

时间到了年夏天,我再一次来到上海,祖老师见到我说:“你约几位老朋友,我想请你吃顿饭,是以上海摄影家协会的名义,我明年就退休了。”这一年祖老师五十九岁,我四十八岁,我们约的都是收藏相机朋友,都是认识十年以上,我们都老了,但是谈话一直停留在相识最初的话题:相机收藏和收藏文化。饭后祖老师给了我两张世博园门票。

此后,我竟然有十年没有再到过上海,其中年起我抛弃sy网站,抛弃了相机的生意与收藏,转而背起行囊,游走天下,玩的不亦乐乎。

一下子就到了年,上海的《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马正康先生约我来看看他的上海相机收藏。

我再次到了上海,也再次看到祖老师。

十年未见,音容未改,似乎什么都很熟悉,又都落满了岁月的沉淀,祖老师再次约我到文联喝咖啡,同时又约请了一些老朋友,有比祖老师还大的徐光华、朱宗讯、施工等人,我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十年前你们比我大,怎么现在还比我大啊?”岁月与苍老是不可以阻挡的,其中最大的徐老师已经八十岁了。

而祖老师虽然退休十年了,文联依然有办公室,他说是工作需要它,舞台摄影需要他,虽然退下来,但是工作却没有停止。

这次上海行开启了我不间断的上海相机收藏文化之旅,结果在年的一月、四月、七月我又三次到上海,每次都与祖老师有密切的接触,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朱家角、金山等采风拍摄活动,最重要是参加了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的“南下相机文化考察团”。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顶着酷暑,拜访了宁波、丽水、兰溪、富阳、杭州的五个相机收藏文化馆,同浙江五地相机收藏家交流和座谈,探讨新时期相机文化存在的必要和意义,怎样协调沟通合作,普及相机收藏文化的大众化。

在南下活动中,我看到祖老师有些疲惫,他说刚刚完成自己的“红色经典耀舞台”摄影展,是上海摄影界建党百年华诞重要一项内容,加上前一段各种演出非常多,他作为主拍摄影师每天都要穿梭在各大舞台,拍照和后期处理,非常辛苦,毕竟是七十岁的人了。

两个多月后,上海的相机收藏家在祖老师带队下,又“北上了”,这次主要是进京,同时拜访天津与郑州的相机收藏家。在北京期间,同北京相机收藏家交流,探访了路万江、蔡元、王安禾、王稼丰的私人收藏馆,参加了五棵松摄影城第47届二手相机交流会。

在同北京的相机收藏协会交流中,祖老师感慨地说,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于年,北京相机收藏协会成立于年,两地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但两地走到一起却用了二十六年,今后一定要经常交流,促使京沪两地,甚至全国的相机收藏文化发展和新阶段。

在北京五棵松二手相机交易会上,祖老师成了大买家,他说以前挣工资要养家糊口,很多喜欢的相机不能买,而今退休多年,没有了负担孩子还给他资助,家里有了宽敞的房子,摆一些喜欢的老相机,觉得房间都亮堂。

而一些商家得知他是上海祖忠人老师,表现了极大的尊重,都知道他在相机收藏文化上做出的贡献,纷纷给他最优惠的价格,祖老师买的很开心。

多年来祖老师致力于相机和收藏文化的传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尊重,也是给摄影人、收藏家文化底蕴的提升,通过各种形式传播相机文化,让我们看到把玩老相机不单纯是拥有,还有之外的一份乐趣与知识,还有收藏家的眼界与格局。

相机收藏,如果是没有文化的把玩不仅小众也终会失乐园,而有了文化加持,在拥有之外又多了一份温度,一份情怀,相机收藏让多少人增加了人生的乐趣啊。

而祖忠人老师,就是这份情怀和乐趣的引领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6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