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落花美诗五首桃花自落非关雨,梅子半黄知是

发布时间:2024/6/3 12:09:07   

仲春时节和仲春之后,是树木花开的旺盛花期,阳光,温度,水分,共同滋生最美的春草春花,其中以仲春时段最美,大部分果木的花朵此时盛放,比如桃李梅杏海棠梨花,它们通常此时花盛于叶,花朵缀满高高的枝头,万紫千红,如云如霞,芳香四溢,形成高美华丽绚烂的春天,引动看花赏花的狂潮。

但是每朵花,都是有寿命和周期的。虽然植物的酿花期有长有短,比如梅花可以长达两个月,其他的春花,也因为自己开花的特性,有的长有的短,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当花朵花开,完成授粉,一朵花的使命完全,通常三两天就会凋谢,然后树木以绿叶的形式迅速保护果实的生长。

就算是最美的花树,通常果木的盛花期也就是三到五天,遇见大片成林的花木,或者在半个月左右最旺盛和美。而这样的花潮,是伴随着无数的蓓蕾,花开和落花组成。

其中桃李梅杏樱花之类,在盛花期都是边开边落。当然此时春风春雨增多,往往很多人认为是春风春雨吹开了花朵,又凋谢了花朵,在大面积落花的时候,若是春寒重,很容易引起人们那种惜花之感,甚至引发内心的悲情。

但是花开花落,很多时候是一种自然现象。

唐朝仲春的花朝节,在当时成为落花朝,是源于许多花木盛花期的飞花之美,比如当时长安洛阳郊区有大片的杏花林,桃李花海,人们春光明丽,徜徉在立体的花海中,唱歌跳舞,休闲娱乐。以观看此时的花飞为乐事。这是相对健康的审美态度。不过宋朝之后,就改称花朝,因为经历了战乱动荡的人们,回避落花的落,因为总觉得有种悲情。

很多诗里的落花,都无疑有着浓重的伤逝之感。

但是我今天选录几首的落花诗,或者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盛唐·王维《辋川集辛夷坞》

这是盛唐王维的名诗。这个音乐少年十五岁技惊四座,能够瞬间通过一幅图画,知道这幅画是弹的什么曲子,停顿在哪处,以其天才美少年的姿态进入长安贵族圈,并且也以扎实的文化功底考中进士,唐玄宗亲自聘请他为皇子的老师,这样一个具有高光色彩的人,却在中年之后,普通人仕途最旺的时候,低调经营山林,沉醉隐居的生活。

应该说他相当的睿智。他这样的身份和年龄是很容易卷入权力纷争的。是什么让他主动回避了这些?实际还是他的身份。这个少年当初进入长安时,心地如白纸,打算感受帝国的辉煌,他也成功了,但是正是这样早早成名的身份,让他看到了他少年的心无法接受的皇族权贵的倾轧和人心。白首相知犹按剑,人情翻覆似波澜。

所以他并不算迷恋官场,35岁就买下长安附近的辋川山林,只要没有公事,就在这里隐居种树,甚至别人上门来,言他上山去,林深不知处。

但是他就在辛夷林中。辛夷就是木兰,高大笔直,开花清丽,木兰树是良好的建筑舟船材料。

木兰树开花时,花瓣如同莲花,但是那是长在树梢的莲花,白色靓丽如云,如同无数的仙鹤格子,红的紫红,如同开在天上的莲花。而王维显然喜欢紫红的辛夷。

泉水从山上流泻,正好这里种植着无数的紫色辛夷。

他仰头看去,花瓣无风自落,悠闲飘在了流水中,那花瓣也像莲花船一样,缓缓堆积流淌。

他喜欢这里。这里是他的现实家园,更是心理家园。

他不是没有屈原报效国家的梦想,但是在皇族勋贵那里,他就是一个高级的伶人和宠物。国家尚强盛,他没有屈原那种悲愤,他也不愿意像东方朔一样卖弄才艺和诙谐。

如果一棵木兰注定不能成为栋梁,那么就让它自在在深谷里。

人们往往说,出于深谷,迁于乔木,但是王维在这样的年龄他已经看到了他能看到的极限。

那么回到深谷,成就另一种无争却自在的自己,或者是最好的归宿。

道教说师法自然,佛教说,起灭轮回,那像莲花一样的辛夷紫花,开落都好。因为在命运人生岁月当中,它和他就是木兰,自然为证,无需要更多世俗的坐标。

以盛年而隐,他选择一种花落。因他选择,这首诗格外具有禅意和隐隐清刚之气。

而这里的落花之美,更在于那种天然之感,感受自然的循环。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寄兴》

如果眼界放大一点,感受山水的大气和清气,芳树落花,自然是春色中的一环。且到了有落花的时候,绿肥红瘦,正是青山处处青春盛的时节。

宜阳在洛阳西面  "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

从宜阳去往灵山寺,这里海拔不高,但是视野开阔宜人。

一路芳草萋萋,山道之外可以看到流水曲折回环。

那山道两边此时的春树,盛花而落,随意飘到了路上,马蹄行过,一路芬芳。而各种林间小鸟啼叫,反而显得这里更加蓬勃幽静。

这里没有长安洛阳那种赏花狂潮,车马杂沓,据说看花的人多的时候,烟尘飘到了杏花树上,那是看花还是看人呢?

真正赏花的人,是不去赶那个热闹的,比如此时此地,说是无人,实际是种凡尔赛。

这一山的花开花落,空林春鸟,乃至他马蹄所经之处,望眼所在的山下良田,远山近水,此时都属于他。

这才是真正的踏青,感受真正自然的蓬勃幽静,倾听自然的声音。

那些生长在山林的花树,自开自落,你的停留和行走,都沐浴在自然的和煦里。

如果要选择一种生命的优雅,那么这样的落花,足以使你宁静,愿意托体同山。

”两鬓当春却似秋,僻居誇近野僧楼。

落花明月皆临水,明月不流花自流。“徐夤唐末至五代《依韵赠南安方处士五首其四》

这是一首很有哲理和情境的美诗。

写在深山僧院,他的朋友在此隐居。

这是人到中年,两个人面临山野春风,而已经年近中年。

徐夤本身是唐朝末年的进士,当过秘书省的官员,但是唐朝很快分崩离析。徐夤进入闽国王审知的节度使幕府,结果对方起义军出身,自然不会太善待这些读书人。最后他回到福建隐居。

在这里靠近僧院的地方,建了一座藏书楼。

此时他已经中年。这是类似桃源的隐居之地,但是回首家国,仍旧是在动荡当中。

他的心情是沧桑的,唐朝已经灭亡,那种流水落花的亡国之感,是在骨子里,为了振兴地方,他也加入了王审知幕府,只是我本有心向明月,明月奈何照渠沟。

但是这里,仍旧有美丽的溪水,落花和明月。

他和没有做官的故人站在这里花朝或者春分赏月,一种有别于时代的幽静。

在夜色当中,落花明月皆在流动的水波里。

他说,明月不流,花自流。

很美,也宁静,也很深邃。

明月是指的自然的明月,超乎了现实的永恒,在它之下,曾经盛大强盛的唐朝灰飞烟灭,兴亡之感,是必然的。

而落花呢,显然也暗暗含着了他的青春,他的抱负。

显然现在,在静静月光下飘走了。

但是这首诗并不算悲伤。人总不是不断在调整自己和命运和人生之间的距离。

如果他有志向隐居,那是另外一轮心中的明月,世事如分披的落花,包括自己的生命和年华。

只是不知道这轮心中的明月,是对唐朝的缅怀,还是对他个人品格的坚守。

我更相信,人人心里有必须要有一轮明月,好看淡时光流水的侵蚀,让落花成为一道必然经历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沉湎忧伤。

”沈沈鸾殿垂珠箔,祥烟瑞气含楼阁。

三十六宫明月中,夜静无风花自落。“北宋·田锡《  紫云曲》节录

让我们忘记落花带给人的悲凉吧。

如果你看见盛花而落的夜美,且不要研究太多的故事,且当一场春雪。

来,看看这首华丽典雅的飞花诗。

那巨大的宫殿,垂着晶莹的珠子做的垂帘,那灯火通明,是皇家的花朝夜宴。

那楼台笼罩在烛光当中,香烟从里面缭绕飞出,那是神仙居所,上面定有神仙一样的妃子佳人,动人歌舞。

此时人都聚集在高楼之上,而俯瞰下去,是无论寂静的宫殿,在花树中,在明月里。

如果你是迟来的妃子,提着灯笼走过,那无数的落花从树上飘落,如同春雪。

这是盛花的狂潮,又是落花的狂潮。

只是你踏上这样的美景,是否心里会想到的,是另外的他,另外关于年华的忧伤。

但是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总有一瞬间,让你觉得自己就是花神花仙。

人间女性的命运,卑微而良善,一场深宫的花雪,或者让她觉得生命还有坚持和美好。一生选择无多,且像花谢,沉默而壮丽的死去,哪怕只是在心里。

”居士心如出岫云,逢场作戏不求真。

桃花自落非关雨,梅子半黄知是春。

此外更无身外事,闲中那得个中人。

箭锋相拄君休问,千里同风始见亲。“宋·李弥逊《奉酬龙兴益老伽陀》

这是一首颇有禅意的诗,也正好是写给一个老和尚的。

这首诗当然是赞美老和尚的心地和功力,赞美他的宁静和淡然。

但是这首诗最美的,就是第二联。

桃花自落非关雨,梅子半黄知是春。

这是从自然的规律写到桃花花谢,一种花谢,人们往往归之风雨摧残,然而,花是有花期,到了完成授粉,也会无风自落,不关风雨的事情。

就像梅花虽然落了,仍旧结出梅子,但是这仍旧是在季节和生命的春天里。

那么所有睿智的人,最重要的是懂得把握事情的核心和规律,从而淡然冷静面对生命的未知,看淡眼前得失,达到豁达的地步,反过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面健康的循环。

那么联系到个人,要分清楚自己处在事件的哪个方位,找出主要症结,而非怨天尤人。那些无法改变的,要顺应规律,保持生命的韧力,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这句诗非常有哲理,也适合当代人品读,不以一福一祸,而丧失对未来的期待和热情。

花开是春天,花落同样是春天。爱春天的人,不会只爱花开,就像爱着人生的人,爱着生命的每一分过程,那才是人生的深邃和圆满。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1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