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是谁让乌衣巷不凡不俗不朽

发布时间:2024/8/18 18:29:15   
是谁让乌衣巷不凡?不俗?不朽?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像串缀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漫随岁月流淌,灼曜星河不灭,代代传承,绵延不断。在浩瀚如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我最钟爱诗词歌赋,虽浅尝辄止,但仍笃爱。昨晚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九场,一首《乌衣巷》考题,不仅激起赛诗者的豪气,也翘起我对该诗的兴趣。《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事多变。现誊录原诗如下,以兹共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长久,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存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寓意深刻,令人发省。刘禹锡的感慨源自这条古巷。一条小小的巷子何以让诗人刘禹锡感慨万千呢?因为这是一条不平凡的巷子,这条小巷,曾经住过几位叱吒风云的人物。第一位就是宰辅王导,东晋时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为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王裁,官至镇军将军司马。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见之甚奇,对其从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王导早年便与晋室琅玡王司马睿友善,情同挚友。起初是琅玡王司马睿的安东司马。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西晋王朝统治者内部土崩瓦解。王导审时度势,认为天下大乱,能振兴晋室的唯有司马睿。后建议睿移镇建邺,为东晋立国打下根基。再后又出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协助司马睿建立了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公元年晋愍帝投降匈奴人,西晋灭亡,在王导劝说下司马睿称王江南,号为晋王,延续晋朝国祚。一年之后,晋愍帝司马邺去世,王导辅佐晋王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曾对王导说:“卿,吾之萧何也。”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采用“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稳定了局势,保持了东晋的安定局面。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作为晋室中兴的元勋,王导功大无双,备受三帝尊崇,一时风光无限。这位东晋的开国元勋,他的府第就在乌衣巷。乌衣巷是一条不平凡的巷子,也是一条蕴雅不俗的巷子,从这条巷子中走进历史星河的不仅有政治家,还有书法家、诗人。书法方面,首推名满天下的“书圣”王羲之,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从弟之子。其次,当推王献之,他是王羲之之子,亦是书法名家,有“小圣”之称。其中,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帖》向来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须去河边游玩,以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亘古”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所以我们至今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王羲之的书法“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不仅为乌衣巷增添了书香之气、文雅之气、灵秀之气,而且对后代书法家的影响入髓沫骨、寝食不舍。文学方面,首先当提才女谢道韫,她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世说新语》载: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就是“咏絮之才”的出典来源。后来嫁给王羲之之子王凝之,对其平庸感到不满,抱怨道:“实不知天壤之下,竟有此王郎”。成为成语“天壤王郎”的出典。说到谢家,不得不提“三谢”。谢灵运,谢安的孙子,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山水诗流派的鼻祖。其诗被誉为有如芙蓉出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流传千年,不知倾倒过多少文人墨客。谢惠连,谢灵运的族弟,南朝宋的诗人。当时颇有文名。谢眺,又称小谢,南朝齐的诗人,高祖为谢安之兄。山水诗的发展者,极负诗名。据说梁武帝萧衍就曾说过:“三日不读谢眺诗,便觉口臭。”唐朝诗仙李白对他极为推崇,诗文中屡屡提及,赞颂不已。后人甚至有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说法。无怪乎后人评曰:王家书法谢家诗,千古流传天下知!自从刘禹锡凭吊金陵,写出流传千古的《乌衣巷》,文学史在这一刻便记住了乌衣巷。从这一刻起,后世所有的文人,学者,官吏,学生,百姓,只要他或她面对文学,就无法逃开乌衣巷的名字。我们既可以从宋代词人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里读出乌衣巷的今昔变迁: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国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基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还可以从元代词人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里吟诵出乌衣巷风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乌衣巷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仅因为刘禹锡的诗句绝佳,更在于它能引发后人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深刻思考。”李天石说。我觉得是乌衣巷的钟灵毓秀缔造了王谢两族的杰出人才,而诸多名家士人又成全了乌衣巷的千古芳名。所以,有人感慨,是王导和谢安,令乌衣巷不凡;是王羲之和谢灵运,令乌衣巷不俗;是刘禹锡、周邦彦、萨都剌,令乌衣巷不朽。诚如是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