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种类 >> 唐诗中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期
萧瑟寒冷的冬天似乎不那么遭人喜欢,但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必定为之惊呼:哇,太美了!因而描写冬天的古诗多与雪有关,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更让我期待下一场鹅毛大雪,去体验逢雪夜宿的感受!
图片来自网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从诗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理解为诗人描写的是途径芙蓉山时,遇上大雪及夜宿主人家的所见所闻。诗人通过写景,呈现出了芙蓉山严冬的恶劣环境;写人顶雪夜归,展示了贫苦百姓为生活劳碌奔波的情景。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山里人家的生活现状,诗人虽为借宿的过客,却在夜宿中切身感受了百姓的生存环境和艰困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山里人的同情!
这首五言绝句从暮色降临起笔到山里人风雪夜归收笔,在较短的时间跨度中用极其凝练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融情于景,具有空间层次、人物活灵活现的风雪夜归图。对于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由于言简意约、含而不露,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贫寒人家的同情”;有的认为是“行人在风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而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被贬为睦州司马之后,因而有的观点还认为是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当然今人有这种种解读难免,言尽意不尽正是一首诗的魅力所在。每一个人由于立足点不同,所处视角不一样,对诗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这首诗无论如何解读,诗人皆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清雅淡静的格调反映了底层百姓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山里人家生活境遇的同情。
刘长卿出身平民,可能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跳出“农”门,跻身于士林。从小便刻苦学习的刘长卿,二十岁时开始参加科考,屡试不第,到三十二岁才中进士,他本想在官场大干一场,却官场并不给他机遇,让他如意,期间曾两次被诬贪污、两次被贬,险些送命。然而,他的冤枉无处伸张,在被贬睦州司马时,刘长卿对官场的起伏已然看淡。他的诗中也多了淡泊名利、厌恶官场、向往归隐的意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中渗透出的悲苦意象,与刘长卿的人生际遇似有共同点,然有共同点并不代表诗人就是在诗中代表了个人的政治观点。而我个人观点更认为,这首诗质朴地表现了山里人的现实生活,诗人的着墨重点是芙蓉山主人,古代诗人的诗今人不必都套上政治因素!我欣赏这首诗更当成如涉足画境一般,虽天寒屋陋,但那远山、白屋、犬吠、夜雪、归人等却编织成了一个意境悠远、韵味无穷的画面,让人百赏不厌。在这难得一见雪花的川东地区,我更期待能像诗中那样下一场鹅毛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