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
作者:上官学荣
清晨,那映日荷花已在夏风中璀璨嫣然,莲子也已经开始熟了。平日里,每每与朋友谈起采摘莲子,个个都会表现出眉飞色舞,跃跃欲试。也许是因为莲的魅力太大,也许是因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把采莲写得太有情调的原因。不是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朝诗人王昌龄就这样描写采莲。如此浪漫,谁不向往呢?现在连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够流利的背诵。想想他们应该也会觉得这采莲是很好玩的事情。而真实的采莲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那是不久前一个周五的下午,听说父亲因为拖着斗车去路边卖莲篷,不料在一个下坡处,踢到路面一块小石头,脚一跪地,被后面斗车上用角钢做成的站脚撞在了右小腿上。顿时血流如注,医院。好在尽管缝了二十多针,毕竟没有伤着骨头。作为子女的我们,惊闻此信,个个心急如焚,深感绞心般的难过。大弟弟当天就赶回了老家,我同老婆还有大妹妹也于第二天到达。
也许所有的人都会指责我们大逆不道,天气这么炎热,怎么能让一个年逾八旬的老人还去卖莲蓬呢?是的,发生了这种事,纵有万千理由,我们也没有任何说词可以开脱自己。然而,父亲确实是一位一刻都闲不住的老人,身体也还硬朗,体力尚好,头脑清醒,从不糊涂,说话嗓门高,声音大。中晚餐还可以饮二两白酒。论经济,丰衣足食,温饱有余,比当地一般村民要富裕。住有比较舒适的楼房,周围环境也很优美,平时找老父老母打打小牌的邻居还比较多。我们兄弟姊妹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思想工作,回家一次就劝说一次,让二老放弃农耕,安享晚年。曾经还废过两位老人所育的秧苗,找邻居把两位老人的土地转租并签下协议。然而,当我们前脚出门离开,老人就跟着出门与签约人撕毁合同,要回了原来的土地。办法用尽,无奈之下,我们也就只好由着父母了。
前年,父母亲看到别人种莲子赚了钱。去年两位老人就跟着种了将近两亩,这下可不得了啦,一季莲蓬收入就有一万多。待到过年我再做工作让父母放弃田土时,老人还哪里听得进去。于是,今年又继续着去年的面积栽种了莲。
这下可好,新莲上市正是时候,父亲的脚恰恰受伤不能下水,母亲见此情景,还要下田去摘莲子。好在我们及时赶回了家,阻止了母亲。父母亲的勤劳,给我们出了一道道的难题。你不帮忙吧,眼睁睁看着老人的心血付诸东流又于心难忍。你帮忙吧,老人便觉得收入好,劲头更大。你埋怨吧,老人说,不用你们管,平时你帮忙,老人还会阻拦你。
这次,父亲的腿伤得厉害,医生也反复叮嘱不能接触生水。尽管如此,第二天早上,父亲仍然要穿上雨靴去采摘莲子,在我们的强行阻止下,方才罢休。
怎么说呢,我们兄弟姊妹其实也还是算得上有孝心的,双休日都会轮流回老家陪伴二老。妹妹虽说从小就一帆风顺读书离开了农村,农活也只是小时候寒暑假做过,至今已经二三十年过去了。可是这次,天刚蒙蒙亮,我就听到妹妹起床后开门的声音。我也就连忙起来,看到妹妹全副武装正准备去摘莲子,立刻阻止说:“让我去吧,你去,小心跌倒爬都爬不起来。”妹妹没有听我的劝阻,还是执意地去了。我只好迅速把自己也武装一番,跟着去摘莲子。
摘莲子,并不是好玩的事情,需要勇气,需要体力,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自己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包裏起来,皮肤不能有半点外露,否则一旦被荷杆挂着,轻则让你痛得不行,重则还会鮮血直流。荷田里很闷热,高大稠密的荷杆荷叶高过人头一大截,一点也不透风。下田不多久,汗水就会湿透衣背。人的体力也会渐渐感觉不支。田间的淤泥很深,每移动一步都十分艰难,要掰开面前的荷杆,这时荷叶上的雨水或者露水就会从头顶倾泻下来,模糊你的双眼。蜘蛛网到处都是,小虫子满身的爬,让你浑身不舒服。人在田间根本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晕晕乎乎的,东倒西歪,随时都有可能摔倒。随着采摘的莲子越来越多,肩上挎着的蛇皮袋也越来越沉重。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我自己亲身体验了一把采莲的滋味之后,让我不得不再一次对父母亲肃然起敬。我不敢想象两位老人是怎样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把上万个的莲蓬一个个从荷田里采摘上来,再又一个个拿到市面上去卖掉。那是何等的艰难,需要何等的意志?去过我老家的人都知道,至今,两位老人还种有水田近七亩,旱地上十亩,打理果园花草树木三四亩。除了种植有莲、水稻、还有麦子、芝麻、蚕豆、黄豆和脐橙等多种水果。去年仅芝麻就收了一千多斤。
大约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同妹妹把采摘的莲蓬送回家。来到田埂上,这才发现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了柔软的雾幕,整个大地豁然开朗起来。荷花映日绚丽多彩,荷叶起舞摇曳多姿,广袤的田野又一次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
官学荣,湖南岳阳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岳阳市文联委员、作协会员,先教育后行政。简单向善,本色做人,七分规矩,三分随性,喜读书但不求甚解,按自己的方式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常有灵动的文字见诸报刋与网络,已出版专著散文集《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