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本市热点让诗,点亮心灯本市热点

发布时间:2024/8/6 18:13:40   
让诗,点亮心灯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中华文明的长河从远古奔来,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诗、宋词。这里名句如星辰,照亮你智慧的双眸;这里名句如春雨,滋润着灵感的嫩芽;这里名句如甘露,洒向人间都是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欣赏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格外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直”字表现初到边寨的诗人,对寨上景色的惊异,却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句极巧妙的抓住了大漠风光特色,俨然成了塞外风光的代名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宋·柳宗元《江雪》欣赏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寒江、孤舟,无人为你斟酒。白雪、青衣,你又在为谁守候?一尾寂寞的杆,钓不起天地的大寂寞。或许,你并不寂寞,天地都陪着你,你也陪着寂寞的天地,你不要人打扰,只想一个人静静的看着雪飘落,看着雪染山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欣赏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诗人坚持洁白自守的志趣,不被追逐利禄的欲念所左右,高洁卓然,孤标傲世。现在我们常用此句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欣赏桃花潭的水啊,别说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自古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之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之美;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情之美……这些美汇成了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给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植下一颗爱的种子。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欣赏它不需要人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底下留下清香正气。这两句诗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墨梅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缕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今人通常用此句表现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欣赏我早晨起来问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有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的贴切入微,曲折有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欣赏这满园的春色哪里能关得住啊,你瞧,不就有一枝红杏已经悄悄地探头出墙了吗?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作者将“春色”和“红杏”拟人化,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引起读者联想:“春色”是关不住,锁不了的,“红杏”必须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我们现在引用这两句名言,多用来赞颂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欣赏原野极为辽阔,放眼望去,远天低于树木;江水澄清,月映水中,似乎离人近了。这是被历代诗家推崇的景中含情名句。天高地远,田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幕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诗人以幕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及凄凉之情,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寞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唐·杜甫《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欣赏风吹山林,满山响动;霜染枫树,满崖秋气。夜雨带来了惬意凉爽的晚来秋,这个时候,空气里有一点雨的味道,有一点泥土的味道。凉风中有树摇叶落的声音,那种声音带给人的是一种空空的凉凉的感觉,这时我想来“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那句话,仿佛秋天就是一个深涯,有无数的生灵跌下去了。于是,树、叶、花、水开始共同呼唤,在寂寞遥远的时空呼唤我的到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欣赏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这句描写田间劳动的诗,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它反应了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在农田生态环境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它也含有一种哲理:即算是好豆,种在南山下,也是草盛豆苗稀,同样,即便是治世安邦却之才,生于乱世也无法尽情施展手脚,更谈不上扭转乾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欣赏青山依旧,不改旧时客;夕阳几次升落,依旧火红。千古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被罗贯中移为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青山依旧”是时空转换中的不变,“几度夕阳红”则是变化中的不变。英雄已逝,功过由后人论定,只是青山不改旧时客,夕阳依旧红。这种矛盾的结合,这种人生的滋味使我们感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即便是英雄)的渺小和无力,以及人生的难以捉摸和不可抗拒,作者把这种体验形诸笔墨,其哲学意味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全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欣赏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所谓躬行,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亲身实践。作者强调做学问的诀窍,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实际的本领。诗人在书本上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而且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欣赏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回天际飞去,带着我的诗情直到云霄间。秋天天气晴朗.,一鹤凌云而上,诗人通过对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一个“排”子,所蕴涵的深意,现在不言中了。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景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诗中景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诗中鹤洒脱自在,奋发向上,令人耳目一新。显然,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诗中尽管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环境,却创造了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前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后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这是一种绝对的孤独,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一个孤独点,无限辽阔且苍凉,这使得陈子昂给人一个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人珍象,其大气超然,更像一个仰天长叹的孤独英雄。“怆然而涕下”一句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刘建民于北京老书屋子夜搁笔年7月1日编辑:红雷●投稿或订购作品:请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2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