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诗意中国,风鹏正举

发布时间:2024/10/2 14:07:11   
夜幕降临,景区里一串串诗词灯亮起,游客驻足拍照留念;影院里,观影现场变背诗现场,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吟诵,随着人物的际遇感慨落泪;短视频平台上,由诗词改编的歌舞点击量高升,引得大众纷纷跟唱模仿。历经数千年,一首首诗词为什么还能被大家所吟诵、所共鸣?中华传统诗词的魅力与底蕴中华文明,星河璀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富诗情画意、最为瑰丽珍宝的一部分,中国古诗词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学上的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它记录着历史发展,传承着精神血脉,是视觉的盛宴、心灵的沉淀、灵魂的升华!在诗词中,遇见美学。什么是中华诗词之美?这种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独体单音和平仄四声的中国语言文字特征,再加上诗词自身平仄、对仗的格律,使得诗词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字与声音美感。诗词之美还充盈在生活点滴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人可以如此闲适;“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风雪可以如此灿烂明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可以如此委婉动人……正如王夫之有言:“以追光蹑景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我们从诗词中发现生活,邂逅美景,遥思远方。在诗词中,品读历史。文史相通,读诗,亦在读史。人们用诗词反映社会现象、吟咏王朝兴替、感叹悲欢离合,也折射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鲜明特色,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成为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再如杜甫的诗作,更是因为大多再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而被称为“诗史”。诗,是历史的镜像,也是历史的印证。在诗词中,找寻人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和人生境界,是最具独特性的浪漫。我们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来表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我们用“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来传递浓浓的思念,我们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形容心境的豁达,我们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豪迈与气势……通过诗词,我们思接千载,与岁月长河中的智者相遇;亦视通万里,与辽远宇宙间的知己相拥。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这份浪漫,独特且唯一!名副其实的“诗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诗词。“山泉湖河城”的自然环境与温厚淳朴的人文环境共同滋养着济南独特的城市人文气质,孕育了济南得天独厚的灵气和韵味。在济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山水与人文并存,豪放与婉约共在,数千年来,中华诗词地文脉从未在济南断过。济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诗城”。早在殷周时期,有位大夫就写下了济南最早的诗篇。这首收入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大东》,一句“有冽氿泉”,真实反映了泉城济南的自然特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诗人也都曾在济南留下不朽诗篇。他们或叹济南的山“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或赞济南的泉“应念兹园好,流泉海内无”;或称济南的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在济南生活时是“自有仙乡在水乡”“有心长做济南人”;等多年后回忆起济南,仍是“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就连没有到过济南的黄庭坚,都写下了“济南潇洒似江南”的神往。李清照与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二安”,二人一位是“婉约派”代表,一位是“豪放派”代表,又皆生于济南,更加印证了济南这座城市的两种魅力。写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名句的张养浩,也是一位出生于济南的“诗词奇才”。19岁的他在济南珍珠泉边写下文笔奇丽、意境恢弘的《白云楼赋》,被时人称赞为“只余一赋千金值,零落齐州白云楼”。其《三事忠告》更是成为济南人勤政爱民、刚直清廉的行事典范。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济南诗派”。边贡、李攀龙、王象春、王士祯、李开先、于慎行等名家享誉全国;著名藏书家、《四库全书》主要编纂人周永年在五龙潭畔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籍书园”,被称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之父”;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把济南特有的诗意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济南,感慨“我怀念满城的泉池,他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徐志摩称“济南是让我有灵感的地方!”在济南住过四载的老舍先生,赞到“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历史充满了诗意,济南的文化酝酿出诗意,济南的风景浸染着诗意,济南的点滴诉说着这座城市不变的诗意。如今的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仍在,仍可观“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的趵突泉;可游“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的大明湖;可赏“碧波浩淼,飞鸿翔鹤”的鹊华秋色图;可登“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的灵岩寺……诗中有城,城中有诗,从诗词中见济南山水之灵动、人文之底蕴;亦在济南城中赏诗情画意、体悟诗词人生,“诗城”济南早已与诗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份诗意,需要我们继续传承穿越历史的烟云,朗照盛唐的明月未变,浓厚的诗情依旧熠熠生辉。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年龄几何,从事何种职业,遇到何种境遇,我们都能在诗句的字里行间,寻得凝练辞藻背后的丰沛情感,窥见绵密韵律织就的气象万千。这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也是文化传承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取自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并锐意创新的作品“出圈”,唤醒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以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词为题,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高评分古装剧加分不少,主题曲《知否知否》也成为家喻户晓传唱度极高的歌曲。舞蹈《唐宫夜宴》、《只此青绿》掀起一波波古风热潮,《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热播,诗词歌赋中的意境照进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国诗词大会》沉浸式展现着诗词生生不息的传世温度和熠熠生辉的时代光彩,引领着我们追寻和守护诗词这一博大精深传承千年的文化根脉。今日之中国,充满生机活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深厚的底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是我们奋进的底气,也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只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种文化的魅力和自信就会永远存在。

诗意中国,风鹏正举!

(来源:济南市平阴县委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7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