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品李白荷花诗歌

发布时间:2022/11/25 23:39:28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荷花,佛教的“圣花”,道教的“祥瑞之物”,一个典型的体现是唐代诗歌荷花意象中“青莲”意象的频繁出现,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代表。   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出生在道教的发源地巴蜀,道教又是唐代的国教,故李白一生受道教影响深远,他隐居游仙,采药炼丹,力求超脱;同时他对禅宗佛学也很有兴趣,常与僧伽浮图交游,从师谈玄,颇有心得。李白在《答族住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自号“青莲居士”:“青莲”是佛教常典,梵语优钵罗,其叶修广,青白分明,佛教用之譬喻佛的眼睛;“居士”可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也可指佛家的在家修佛之人或道家的在家修道之人。“青莲居士”称号即是李白思想道释互补的体现。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全唐诗》卷一七八)中亦称自己是“青莲居士谪仙人”,“谪仙”是道教神仙概念,“青莲”与“谪仙”相连,即佛与道交融。由此可见,李白与荷花有着不解之缘。让我们跟着李白的荷花诗歌去赏花。1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出自李白的《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若耶溪旁,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露出她娇羞的神态。一幅清新明丽、萌动着少年男女微妙爱情的采莲图跃然纸上,节奏轻快,活泼自然。“笑隔荷花”细腻地表现出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生动形象。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诗人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如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采莲意象从魏晋六朝开始出现,汉乐府《江南》是采莲歌曲的代表,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是魏晋六朝时期的代表作,《西洲曲》和《江南》一起,成为采莲文学中的“双璧”。南朝后期至唐初采莲文学的宫廷色彩深厚,少有新意,并且因脱离民间本色而走向板滞和萎缩。经过李白、王勃、王昌龄、白居易等人的创作,“采莲”重新从宫廷回归民间,回到使其活色生香的土壤。“采莲女”活泼、娇羞、美丽的形象日益丰满起来,“采莲女”成为江南女子的代名词,只要一提起采莲,我们便自然想到了采莲的姑娘,想到了无水不莲的江南。至此,采莲诗歌走向成熟。2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出自李白的《湖边采莲妇》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这首诗描写了丈夫远行,家中无男丁姑嫂对话的场景。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小姑子在家纺织麻布,不懂得与外人打交道。大嫂子在溪水里采摘芙蓉,人如芙蓉美丽动人。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勤劳纯朴美丽的乡下采莲妇,清新脱俗之感跃然纸上。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大哥外出远行,大嫂你千万别跟陌生人说话。要像秋胡的夫人一样,不受诱惑;要像松树一样,忠贞高洁。运用节义烈女秋胡之妻的典故,体现他们夫妻相爱,也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妇女对于自己的贞洁的看重。   此诗运用对比的写法。把“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和“大嫂采芙蓉,”“莫使外人逢”相对比。以小姑的天真烂漫,来衬托“大嫂”的拘谨防范。使我们了解到采莲妇的贤淑和纯朴。末句又以“愿学秋胡妻,贞心比古松”结尾,把采莲妇的贞洁之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诗人借助乐府古题,刻画出一个对爱情坚贞不渝、对丈夫忠贞的女子形象。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从小事剖析出大道理,和读者产生共鸣。3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出自李白的《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广阔的镜湖有三百余里之大,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在回舟的时候,月亮还未出来,西施就被越王带邀而去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4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出自唐代李白的《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此诗是一首富于浓厚民歌韵味的拟古诗,诗中以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隐隐地表达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意脉流畅,关合巧妙,充分显示了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独特风格。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起兴手法为整首诗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奠定了基调。秋高气爽,秋水浩淼,划船到江中,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写出了荷上水珠的形态美。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谐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   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彩云”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欲赠隔远天”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5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渌水曲》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湖水清澈,月光皎洁,月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采撷着白蘋。含苞待放的荷花简直就象一位娇媚多情的少女欲语还休,羞羞答答,妩媚动人。面对美丽的奇景,让人不免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其深层的意蕴却在不断地延续,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引起遥思遐想。   “荷花娇欲语”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欲语”二字尤其传神深蕴,人之“欲语”是刚要张口的样子,花之“欲语”是花苞正欲绽开、花瓣将要张口的景象。此时的花朵最为美丽诱人,又恰如其分地象征着荡舟采蘋姑娘的青春活力与情窦乍开的年龄特征。正因为客体与主体如此相像契合,才能深深地拨动心弦,触动春心,所蕴涵的情感内容极为丰富隽永。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余味盎然。6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出自唐代李白的《古风·其二十六》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秋季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云烟。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全诗以荷为喻。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句“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诗人托物言志,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借荷花的心事传递了诗人的心声:空有绝世的美艳,过人的才华,却无人欣赏,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也表达了希望自己像荷花一样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重用,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7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出自唐代李白的《妾薄命》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一种悲悯,悲悯当中又揭示了一种启示:“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警策,也是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也是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的一个警告。

  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悦皇上并不能得到多少好处。爱是应该有距离的,不能距离为零,否则物极必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8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出自唐代李白的《中山孺子妾歌》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诗的大概意思: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此诗是乐府旧题,表达了失意之人的苦闷与心酸。前六句写美人因貌美而受宠。“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为过度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诗旨。后四句写宫中嫔妃有的因色衰而爱弛,有的因斗败而获罪。诗人借宫中嫔妃的宠辱不在自身而在命运,以此喻仕途穷通。9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出自唐代李白的《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诗的大概意思: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远地看见华山仙女。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凌空而行太空之中。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见那仙人卫叔卿。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尸骨遍野血流成河,鲜血涂满了野草,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诗人身在山林而心系国家和耽于游仙而又不能忘怀现实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具体地描写了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素手把芙蓉”,写她的美丽姿致。素手,即洁白的手。这是用明星仙子的肌肤之美来概括她的全人之美。而“手把芙蓉”即手持莲花这个情事细节,不仅写出了她的举止情貌之美,而且还很切合她华山仙子的身份。这一句所写犹如一个特写镜头,其容其貌其神其情状,都宛然如见。“虚步蹑太清”,写她的轻盈步履。太清,道家语,指高空。这一句虽写明星仙子步履轻盈,却正见其体态轻盈;而唯其体态轻盈,才得以凌空而行。这样,就为下文写她“飘拂升天行”埋下伏笔,做好铺垫。“霓裳曳广带”,写她衣着娴雅洒脱。霓裳,云霓做成的衣裳,这里特指仙家所著服装。这一句虽写其衣着洒脱不俗,却又正见其风度的雍容娴雅。而透过其雍容娴雅的风度,又可进而窥见其超脱尘俗的精神风貌。“飘拂升天行”,收束以上三句,进而写出她迎风飘拂、飞升天际的超然神韵。诗人任想象之驰骋,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全方位”地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这幅仙女飞天图,使读者看到的又不仅仅是明星仙子,分明还有愤世疾俗、超然欲仙的诗人。因此,诗人把这幅仙女飞天图描绘得越真切、越完美,诗人自己彼时彼境的心情和追求也就表现得越充分、越深刻。 10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出自唐代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一句才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不同于六朝时期对荷花艳美的赏爱,唐诗中着意表现的是荷花意象清美的一面。初夏时节,含苞带露的新荷、早荷与细柳、长杨、修竹、新荇齐发,花木相映,粉红与新绿共美,荷花的清新之气呼之欲出。李白此诗充分体现了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崇尚清真的诗学思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4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