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湘西网

发布时间:2022/12/9 14:46:45   
补骨脂白斑抑菌膏 http://pf.39.net/bdfyy/zqbdf/220629/11092337.html

周煊

湘西历史文化厚重、山水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

近年来,湘西州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发展方向,树立“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发展理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挖掘优势资源,布点乡村旅游

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文化古迹、良好生态是我州乡村富集的优势资源。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掘资源,实现连点成面。

围绕四大核心景区布点。依托凤凰古城景区、芙蓉镇景区、里耶古镇景区和矮寨大桥景区的带动力谋篇布局,让其成为乡村旅游的牵引地。目前,辐射带动个村,涌现出凤凰长潭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四大景区周边乡村旅游集聚区初步形成。

围绕土家苗寨特色村落布点。着力串联高山峡谷、烽火苗疆、土司遗产、酉水画廊、土家源流、沅水民俗6大村落集群。建设龙山县捞车村、乌龙山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秦简土家村寨群;建设吉首寨珑村、花垣县十八洞村、保靖县吕洞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高山峡谷村寨群;建设凤凰县老家寨村、老洞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烽火苗疆村寨群;建设永顺县司城村、西那居委会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土司遗产村寨群;建设永顺县小溪村、古丈县坐龙峡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酉水画廊村寨群;建设泸溪县黄家桥村、马王溪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沅水民俗村寨群。

围绕民俗风情线布点。着力打造“土家探源”“神秘苗乡”2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深度推进个传统特色村寨保护开发,打造出芙蓉镇、里耶镇、边城镇、山江镇、苗儿滩镇等一批湖湘风情旅游小镇。目前,全州拥有“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多个、乡村旅游示范(重点)村78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48个、中国传统村落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8个,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个。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6万人次,占国内游客人次的比重28.1%,农民实现旅游收入58.2亿元,较上年度增收2.14亿元。

做好融合文章,舞活农村产业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积极探索“旅游+”模式路径,做好融合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着眼田间,发展农旅产业。坚持“农旅结合、以农兴旅、以旅带农”理念,打造生态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乡间赛事、民宿居住、特色餐饮、商品展示、自驾旅游、艺术采风等新兴旅游业态,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文体农业,使古丈毛尖茶、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湘西猕猴桃、湘西腊肉、龙山百合、松柏大米等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游客消费层次,延伸农业产业链。

着眼山间,发展民宿产业。发掘乡野村趣,着力创意策划,打造凤凰竹山乡野民居、老家寨民宿,保靖村民宿、白云邨民宿,古丈青竹山庄民宿、尔卓山谷民宿等30家特色民宿,龙山八面山、吉首矮寨等高端民宿集聚区初步形成,湘西民宿品牌逐步凸现。

着眼乡间,发展文创产业。坚持用非遗文化撬动乡村旅游,依托非遗文创龙头企业,发展以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旅游观光为主题的“非遗+扶贫+旅游”文创产业,打造乡土味十足的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文创旅游产品等。建有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州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企业2个、非遗扶贫车间25个,“非遗工坊”成为我州旅游观光又一亮点。

着眼晚间,发展演艺产业。凤凰《凤凰样子》《竹山花开》、矮寨《山风鼓韵》、芙蓉镇《毕兹卡的狂欢》等文旅演艺节目受到追捧,《边城》《苗寨故事》等演艺节目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全州培育发展21家重点文旅企业,打造“湘西有礼”特色文旅商品28种,涌现出银器、茶叶、姜糖、土家织锦、苗族蜡染扎染等一批年销售过亿元甚至过十亿元的特色旅游商品。

立足文旅扶贫,带动农民就业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积极探索文旅扶贫就业模式,持续释放乡村旅游致富效应。

探索“能人带户”就业模式。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素质,引领更多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凤凰蜡染传承人姚六菊在廖家桥镇、千工坪乡建立蜡染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当地余名贫困户就业脱贫。

实施“产业融合”就业模式。推进乡村旅游与非遗产品、手工艺品、观光农业、特色农副产品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建设保靖县吕洞山黄金茶海、古丈县牛角山万亩茶海、泸溪县狮子山千亩葡萄园、花垣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观光农业园区,培育发展21家重点旅游商品企业,带动就业1.9万多人。

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就业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旅游合作社,依法以古村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引进社会力量开发乡村旅游,走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实现了村寨变景点、村民变股民、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湘西山谷居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民族工艺合作社和苗绣基地,签约手工艺者余名,间接带动就业者余人。

探索“非遗+扶贫”就业模式。印发《湘西州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支持办法》《关于设立湘西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关于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妇女就业奖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实施“让妈妈回家”计划,扩大农村妇女就近就业。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全州生态文化旅游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近50万人,带动脱贫10多万人。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立足实际,依托文化旅游,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高位增长。

扩大就业增收。实行景区带村,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及乡村客栈等业态,售卖原生态农产品、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品,保障农民增收。吉首市坪朗豆腐西施石清香开办的石氏豆腐坊向本村及周边村多户农户收购青皮黄豆,解决建档立卡户20多名村民在石氏豆腐坊及乡巴佬厨房就业,人均年增收元左右。年,全州42家星级乡村旅游区提供就业岗位1多个,接待游客量.48万人次,农民营业收入13.13亿元。

吸收入股增收。推行农民土地经营权和资产作价出资入股文旅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万占股51%,十八洞村出资万占股49%,流转土地亩,打造猕猴桃文旅产业化基地,带动户名村民脱贫增收,年人均分红元。

资产利用增收。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让“沉睡”资产活起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凤凰县旅发公司与40个村签订旅游资源保护有偿协议,在保护开发中盘活山居、山地、山业、山产等,每年给每村5万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3万名贫困人口实现旅游脱贫,占全县脱贫人口的1/3以上。

组织合作增收。推行新型文旅经营主体以“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形式为纽带,激活市场功能。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以黄金茶为支柱性产业,组建马燕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金贵生态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举办“茶王争霸赛”“采茶姑娘赛”、苗族民俗文化表演等系列文旅活动,年全村实现茶旅增收1.2亿元。

培养技能增收。积极推行文旅致富带头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非遗文创手工产品培训等,强化乡村旅游从业者技能。通过济南市湘西州旅游扶贫协作,在济南市举办湘西州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班,培训40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扩展增收项目、增强致富本领。龙山县惹巴拉土家古寨景区通过文旅讲解员培训,提高农村讲解员业务能力,从业者人均每月增收0元以上。

新起点,新发展。目前,湘西州正进一步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湘西网-团结报)

(周煊)

(孙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