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西湖副刊专栏莲花开后西湖好

发布时间:2023/7/30 17:31:15   

物种笔记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到了小暑。此时的杭城,骄阳炙烤着大地,高温裹挟着热浪,天地间仿佛变成了蒸笼,人们又要熬过一段汗流浃背、热浪环抱的日子了。

节到小暑进伏天,小暑出梅后天气炎热起来,但紧接着就是更为酷热的大暑伏天。于是,民间便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在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的盛夏。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空调WiFi西瓜,懒人同款沙发”。而对于喜欢户外的人们来说,高柳乱蝉下的荷塘苇丛,也不失为消暑的好去处。

盛夏的水滨,水生植物纷纷崭露头角。在众多的挺水植物中,最令人过目难忘的,要数香蒲属植物那一支支辨识度极高的“烤肠”。

香蒲属植物生于水中,果序形似蜡烛,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水蜡烛。林月时/摄

绿意盎然、穂圆可爱的香蒲,不仅是夏日水滨的一道清新风景,还是一种别具风味的时令野蔬。早在先秦时期,“蒲”就被当作蔬菜食用。《诗经·大雅·韩奕》中的“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就记载了韩候觐见周宣王离京路过屠地时,受到当地官员以蒸鳖煮鱼、竹笋香蒲热情款待的情景。西汉辞赋家枚乘对香蒲十分推崇,他在《七发》中称“天下之至美”的食物,当以“刍牛之腴,菜以笋蒲”为首。

香蒲属植物的主要食用部分藏在水下,白嫩细长,清甜香脆,被称为“蒲菜”

在骄阳的炙烤下,香蒲的果序日趋成熟。蒲棒不仅好看,而且用处多多。干燥的蒲棒易燃多烟,生活在水乡地区的人们,习惯在夏季夜晚点燃蒲棒来驱赶蚊虫。一些顽皮的孩童还将蒲棒折下,当作打斗嬉戏的“武器”。而在花艺师的眼中,蒲棒则是一种优雅的插花花材。

农历六月中,是西湖荷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远远望去宛如翠盖流霞一般。除了西湖的曲院风荷、郭庄、断桥和北山街、孤山等几处荷区外,西溪湿地和湘湖也是杭城有名的赏荷胜地。

在古代,荷最初单指荷叶,莲最初是指莲蓬。如今,莲的今称与古称仍有相似之处,莲花是取其花名,荷花则是取其叶名。莲有许多别名,甚至不同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称:叶柄称为“茄”;叶片称为“蕸”;花称为“菡萏”;膨大的地下茎叫作“藕”,细长的莲鞭叫作“蔤”;果实叫作“莲”;果皮内的种子称作“菂”;种子中心绿色的胚芽称作“薏”。此外,又可依花开情形细分:盛花者称“芙蓉”;花蕾未开者称“菡萏”。

莲花的可人之处,不仅可观可赏,从叶到花、从根到菂,无一不可入馔入药。更兼“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就连夏暮秋初的残叶也可留得听雨声。明末清初的文人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赞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更有“可目”、“可鼻”、“可口”之妙。

人们在喜爱莲花之余,还流传下不少以莲入馔的风雅趣事。除了最常食用的莲藕、莲子外,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有以莲花入馔之法:“将莲花中嫩房去穣截底,剜穣留其孔,以酒酱香料加活鳜鱼块实其内,仍以底坐甑内蒸熟。或中外涂以蜜,出碟,用渔夫三鲜供之。”说的是以莲蓬为容器,嵌之鳜鱼后蒸熟,再浇上用莲花、菊花、菱角所制三鲜汤,这道集莲香、菊香、菱香、鱼香于一体的菜被称作“莲房包鱼”。

除了以莲花入馔的趣事外,在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中还记载着一则始于三国时代的风雅发明。“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筒杯。”是用荷叶为杯,以簪刺透叶柄,借柄为管吸酒,“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这便是东坡诗咏“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的碧筒杯、荷叶酒了。原来,荷叶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做成酒杯。普通的荷叶借助文人一时兴起的雅好,摇身变成雅中之雅的酒器,碧筒饮酒、唇齿生香之余,还平添出许多风流趣事传诵至今。

其实,荷叶也有鼻子,它就在叶片与叶柄相连中心,你能找到吗?王晓申/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5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