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唐诗与考试51许浑写湿真够湿

发布时间:2024/8/28 12:43:48   
看了本篇的题目,也许有人会以为笔者用了错别字,把诗误写成“湿”了。其实笔者没弄错,这个“湿”字,确实是干湿的湿,湿漉漉的湿。而“千首湿”,则是唐代一位诗人的绰号。此人名叫许浑,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市),大和六年(年)进士。许浑进士及第之后,担任过当涂、太平两个县的县令,以及监察御史、润州司马、睦州刺史、郢州刺史等职务,也算是一位地方大员。但是关于许浑的为官政绩,史籍语焉不详。许浑的历史名声,就是一位诗人。在晚年,许浑辞官回到润州丁卯桥村隐居,以写诗作赋打发时光。史籍关于许浑的仕途政绩记载不多,在他身上也没有发生过比较有名的逸闻趣事。本篇之所以要对许浑进行介绍,是因为他既是科举考试胜出者,又是晚唐时期一位比较重要、知名度很高的诗人。甚至有人这样说,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许浑的诗作,内容虽然距离现实生活较远,从内容形式上看多为士大夫怡情之作,但他的作品艺术手法纯熟,遣词造句老道,对仗工整平稳。尤其是在声调平仄方面,许浑的诗自成一家,有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因而,许浑的诗又被人们称之为“丁卯体”。“丁卯体”在如今也许少为人知,但在晚唐却名重一时。之所以称其诗作为“丁卯体”,是因为许浑晚年隐居丁卯桥。许浑的诗作,以五律、七律居多。他的这类诗的艺术水准,也更高一些。或许淅淅沥沥的雨意,特别能诱发许浑的诗情。从内容上看,许浑的诗作,有很多是写雨意、写水景的,故而晚唐诗坛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的说法。或许“千首湿”之说有些夸张,但是许浑此类作品比较多,是确定无疑的事情。由许浑“千首湿”的雅号,笔者联想到关于唐诗的一个问题。现存收录唐诗最多、最全的典籍,当属《全唐诗》。《全唐诗》录有唐诗五万余首,但是相对于唐诗而言,《全唐诗》只怕也是挂一漏万、九牛一毛。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朝代,生活的唐朝的人们,只要是识文断字,几乎都爱写诗、会写诗。所以,区区五万余首诗,怎么当得起“全唐诗”之名!清代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一个人就涂鸦了四万多首称为“诗”的文字。而有唐一代,经历了接近三百年,其间出了多少知名不知名的诗人,他们又能写出数量何其巨大的诗作!但是他们不能像乾隆那样,随时有秘书侍从跟着记录整理,绝大多数作品也就被岁月湮没了。有一种说法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人人皆知、“湿”意十足的名作《清明》,原本是出自“千首湿”许浑的手笔。由于南唐时期的学者们,在编辑《千家诗》时错进错出、张冠李戴,才把属于许浑的版权错归了杜牧,并一直以讹传讹至今。笔者写作这个系列,并非学术性著作,因而无意考据论证此说的真伪。只是觉得这种说法,亦为诗坛趣话一桩,故而在此顺便提及。好在相隔四年金榜题名的许浑与杜牧,是很要好的一对朋友。相信他俩在天堂仙界,也不会为这首诗的著作权争执不休的。“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的这首《咸阳城西楼远眺》,不但颇具“湿”意,而且不失为千古佳作。全诗总共才八句,但四联都是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更是众口相传,千秋不衰。许浑金榜题名后,也有诗的故事。“世间得意是春风,散诞经过触处通。细摇柳脸牵长带,慢撼桃株舞碎红。也从吹幌惊残梦,何处飘香别故丛。犹以西都名下客,今年一月始相逢。”多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首诗虽然没有“湿”意,但功成名就后的满足舒畅快意,尽在其中。唐诗与科举,故事实在多。许浑有个同榜进士同学,名叫侯春时。《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诗》,是许浑写给这位同学的及第同贺诗:“芦苇暮休休,溪禽上钓舟。露凉花敛夕,风静竹含秋。素志应难契,清言岂易求。相欢一瓢酒,明日醉西楼。”不愧为“千首湿”,这首共贺金榜题名的诗,照样离不开“水”和“湿”。篇末,再上许浑一首够“湿”够“水”的诗《新兴道中》:“芙蓉村步失官金,折狱无功不可寻。初挂海帆逢岁暮,却开山馆值春深。波浑未辨鱼龙迹,雾暗宁知蚌鹬心。夜榜归舟望渔火,一溪风雨两岩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湿”,也是一种情调,也是一种风格。因为独树一帜的“千首湿”,许浑为丰富唐诗万花园的风格色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壹点号谷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4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