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在《雨霖铃》里这样写道。人生自古伤离别,一别而心碎,生离死别更是痛楚伤感。相见时难别亦难,花开有时喜,花落有人怜。只有苏轼最达观,以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进行着理性思考,但是爱妻离世后,也仍不免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让人痛彻心扉的词句。唐代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李白、孟浩然等交厚,李白曾因王昌龄被左迁龙标县尉,而写下一首诗安慰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说,这个时节,暮春子规声声啼叫着,不如归去,让人心伤,惊闻你被贬了,哥们,我只能借这明月向你表达我的慰问了。明月千里,你懂我的心思,有清风一缕,薄酒一杯,送别。那时,王昌龄人生落到了低谷,终其原因,还是因为朝官龃牾,其实在败走龙标之前,他已经先至岭南啖了一年的荔枝,随后回到了江宁。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辛渐回洛阳,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从江宁到润州,他要在那里与辛渐分手。他站在芙蓉楼上,远眺江岸,写下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其一诗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已经43岁,辛渐路过江宁,和老友坐一处,共话人生,秋雨恼人,秋雨落满江水,天气仍是阴沉着,这是在润州,是古吴地带。诗人以寒雨衬别离,以夜入吴写情感,是相送,十八里的那种,记得长亭外,古道边。是依依不舍的,从江宁至润州,两人坐定,喝酒,王昌龄酒量极大,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在被贬岭南后归任江宁时,路过襄阳,与孟浩然豪饮,结果孟浩然因海鲜过敏不治而亡,当然还和酒喝过量有关。酒逢知己,千杯不醉。寒雨连江,送客归乡。只是别离,便已无言,更哪堪风雨来袭。天色微明,相执两手,送客。看那楚山也显得孤单落寞。都道男人如山,王昌龄却反其意用之,山若有情山亦孤单。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看他站立船头,看那风吹起的衣襟,看那雨丝绵绵,再看那隐隐远天,都是低沉的,是落燕的,是让人沉郁伤感的。你见或者不见,孤独就在那里,不离不弃。见山有意,水无情,人生飘零无所凭。辛渐说,昌龄,洛阳家里,你可有话要捎回?王昌龄恨意难平地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你就告诉他们吧,我的心像一颗冰心一样,放在玉壶里面。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哪里是在报平安呢,这是在明志了,是一片赤子之心的表达,操守比什么都重要,用玉壶一典,说出了自己的高洁与清白,虽是贬宦,却心有不甘。这诗写得也是很大胆,试想,因事而获罪或是因言获罪,你王昌龄本是戴罪之身,还敢如此狡辩?你说你清白,那言外之意就是圣上昏庸?还好,历史并没有难为他。历史只是让他留在江宁那里,留在那片烟雨蒙蒙的秋天,留在那渐去渐远的朋友的目光里,也留在了我们的教科书里面。他的诗随着那一声声稚嫩童子的声音,飘散在风中。虽五代鲍照便已有了“清如玉壶冰”这样的诗句,人竟不熟知,只有王昌龄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必将流传千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