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柳永的望海潮是北宋词坛最早出现的长调

发布时间:2024/10/12 20:02:57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柳永是我国北宋第一位创作了大量慢词的词人。《望海潮》就是北宋词坛上最早出现的长调之一,是词学发展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对《望海潮》的主题,人们历来有儿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写城市繁盛;另一种,认为是写巴结达官;还有一种,认为两者皆有。我认为作者是借描写杭州风景、城市繁华及对达官的歌颂来写自己杯才不遇的悲愤和苦闷,以自我慰藉,抒写怨愤。《望海潮》是一篇精品,其内容是丰富的,主题可以是多元性的。对于这一作品,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审视角度,人们也可以从自己认定的一个角度作出自己的判断。柳永但是我总以为,长期来,不少人以单向的、直线的思维模式,把《望海潮》的主题简单化了。我们要正磅理解《望海潮》的主题,首先要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望海潮》的词调前不经见,有人说是取钱塘观潮之意。词长一百零七字,分上下两阙。上阙泛写杭州盛况。首起三句对杭州作了一笔总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胜”是说地理形势优越。杭州为“东南第一州“,面海临江,交通便利;山明水秀,景致迷人。“三吴“原指古时吴郡、吴兴,会稽三郡这里泛指江渐一带。杭州既是江浙最大而殷实的名城,故称“三吴都会“。“钱塘”句是对杭城古久历史的评价。钱塘自古繁华这发端三句,入手擒题,词人从大处落墨,抓住杭州“形胜“与”繁华“的特点,大笔挥就,场面宏大,气势雄奇,有笼罩全篇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发端三句是词人高空瞰视,那么,下文将是词人在地面的细细品味了,杭州究竟如何繁华,怎样形胜?词人开始了多侧面、多角度地描绘。“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极言杭州的风光美丽,人烟稠密,生活富裕,湖上似画的彩桥掩映在含烟惹雾的杨柳之中,这类似朦胧的仙境,实在令人神往。在这仙境中,有十万户殷实富有的人家,他们的房屋栉比鳞次,高低不一。他们家的窗上悬着挡风的帘子,室前挂着翠绿色的帷荐,这不禁令人惊叹这座大城市是何等地物富民康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这是第一个角度,第二个角度是词人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钱塘江,引领我们领略钱塘汇潮的风采。“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三句构织出这样幅雄图:高大入云的树木护绕着巨龙似的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涛搏卷起团团雪白的浪花,远塑江岸,宽阔雄奇,真不愧是天险屏障。词人选择钱塘江潮的特写镜头,颇具匠心。此因为“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无怪乎有人说苏轼的《念奴娇》:“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分明从这里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感染“。词人写此三句是对首句“形胜”的呼应和展开,使富丽的杭州天堂锦添了壮伟的色彩。至此,词人笔锋回转,又从第三个角度进一步描绘杭州的繁盛。云树绕堤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各种光彩夺目的珍珠宝玉,人们身上穿着香泽袭人的绫罗绸缎,在比赛着豪华和阔气。词人在纷紫复杂的现象中,猎取金银手饰珠光宝气及细软之物来描写这座城市的豪奢竞逐,这是极为典型,形象的,也充分显示了词人选材的独到匠心和剪裁的高超技巧。词的上阙至此结束了,然而这首“咏叹调”的“最高音符”还在下阙,词人深明此理:西湖乃天堂之明珠,若写杭州而不突出西湖,那么天堂就暗淡无光。为此,词人集中泼墨于西湖的秀美和游人的欢娱。“重湖叠献清嘉“,浓墨重笔,形象饱满,语言凝练。“清嘉“二字,语新意隽,概括了湖光山色的佳致,与都市的豪奢映对成趣。重湖叠献清嘉此句乃说一线长堤把明镜似的湖面分为里外两重,层层叠叠的峰峦秀峙于湖畔,碧水荡漾,远山青翠,湖光山影,清秀佳丽。就在这仙境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桂花飘香三月不止,满湖旧田的荷叶亭亭玉立,娇美的荷花,似仙女出浴,这里,词人巧妙地摄住西湖秋色诗意的灵魂,以变幻腾挪的手法,把西湖描绘得神采飞动,逼真欲现。因此,这两句尔成千古名句。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到此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当时有位叫谢处厚的,归咎柳永作词招此大祸,便写了“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的诗句来埋怨柳永。《鹤林玉露》书影当然,这种佚事传闻未必可信,然而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此词的艺术魅力是何等地强烈、何等地感人啊。既然西湖是仙境,必有仙神在此游。但是,词人笔下的游人非仙而胜似仙。且看词人的精彩描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弄“字炼铸精到,“泛“字情意深长。此三句写的是:笛声悠扬动听,阵阵在晴空荡漾;菱歌婉转清丽,声声在夜空徽浮;钓鱼的老汉、采莲的姑娘都满面笑容,欢歌嬉闹。这是一幅生动描写被作者理想化了的民间生活的行乐图。那么,那些达官贵人的行乐图又是如何呢?词人的笔墨更浓厚了:“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此三句形容达官出游仪仗之盛,威势短赫。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公退之余,醉洒之后,荡舟湖中,畅饮美酒,朦朦胧胧似神仙般地边听着音乐,边欣赏着美景,边吟诗低唱。这里,词人绘就了两幅是仙非仙的行乐图,意在烘托当时的国泰民安,太平盛况。当然,表面看来也是对达官政绩的赞美,其实,内蕴却充满着词人愤邀不平的感情。词的最后两句是“显其志”,也是从一个绝妙的角度再次赞美杭州之美,使全词“首尾圆合,一气贯通”。“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这两句是说驻节杭州的高官即使高升,回到皇帝身边去,也不能忘却这仙境般的城府,于是将天堂美景染成丹青,带进京去,显夸于同僚。全词至此结束了。从表面文字来看,这首词确实是赞美杭州繁荣,风景美丽及对达官的歌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因此,人们从不同的审视角度,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意向,认为词旨是写城市繁盛;也有人认为是写巴结达官。这也可以说显示了《望海潮》主题的多元性吧。但是,我们认为,透过这个作品的表面文字,去挖掘其深层的内涵,则不单纯是“风景描绘”或“巴结达官“。据《鹤林玉露》记载:“孙何帅钱塘,柳普卿作《望海潮》词赠之。“孙何就是上文提到的达官又据柳是《古今词话》说,孙何与柳永还是布衣知交。孙何任两渐转运使驻节杭州的事是在威平末年。此时,柳永正当冠年,屡考进士不中,求功名不得,又被统治集团所不容,想有所作为而不能,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痛苦使其视功名为“蝇头蝇角”,自云:“何要浮名!“可见他当时的处境非常窘迫心情极为苦闷。《古今词话》刻本他实难有如此雅兴去观赏山河风光,写景作词,又怎能去“巴结“达官,请其“引荐“,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此其一。第二,柳永的傲视功名,以“才子词人“、“白衣卿相”自嘲,并不是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做官,所以当他得知昔日的好友位尊权贵时,更不免产生怀才不遇的苦闷。这种苦闷,在这首词中也有所泄露。第三,孙、柳既是知友,又何必借这首词来“阿谀,奉承巴结”乃至寄希望于“引荐“呢?如果孙何肯办或能办的话,早就引荐了。其实,残酷的现实,已使他懂得他在当时不可能被重用。根据黄昇在《花庵词选》中的说法,柳永寻求高官重用的梦想,已屡遣挫折。因而,他再“巴结”也无济于事。《花庵词选》书影第四,这种“巴结”与当时的柳永宦途失志而轻视功名,倚红偎柳,混迹沉沦的浪漫性格也不相吻合,因此柳永的这首《望海潮》不过是他见昔日的好友,现在权势烜赫,于风景秀丽的杭州而“触景生情“的产物。作者在赞美风景、歌颂孙何的背后,隐藏着流落、沉沦、伤心、潦倒,以及作者的怀才不遇的郁闷、不满和悲愤这就是这一首词的主题。其深层的内涵应该是:杭州如此繁华,风景这般迷人,挚友官高政绩好,而有“卿相”之才的柳某却依旧是个“白衣”。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希望孙何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实际上是自我内心的发泄,不无幽默之感。即仕途得志的高官达贵,总不能带走杭州仙境,而我这个白衣卿相,却可以在自然美景中尽情享受。这种幽默,实质上也是作者在“自我慰藉“中抒发不满的感情。大型越剧《柳永》另外,柳永《望海湖》结构铺排有序,错落有致,层次井然;对偶工整,大开大合;语言简朴清丽,以白描见长,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精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