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5/7/14 12:52:40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70317/5252031.html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芙蓉”意象

2.对写手法

一、导入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对哪部古代作品的评价?

《古诗十九首》。这部作品集中收录的诗歌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节课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知人论世

《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没有题目,一般以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的成熟。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勰(xié)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三、朗读

1.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采之欲遗谁”,“遗”读wèi,赠与,送给。2.读出节奏,五言诗的断句:二三格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朗读展示。

三、理解诗意

活动一、小组合作,古诗今译

参考: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啊,

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方思念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

路途漫漫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活动二、品读诗意

1.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采芙蓉”,而不是其它物?

参考:

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远方思念的人。

为何要“采芙蓉”:

①“芙蓉”即莲花,也叫荷花,芙蕖、菡萏[hàndàn]。莲花代表纯洁,忠贞。周敦颐《爱莲说》“出游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诗歌借采花表达对爱的纯洁忠贞。

②“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③“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表现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中,是谁在“还顾旧乡”?诗人是从谁的角度来写的?

参考:

这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边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对写”的方式,“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3.古诗中采用对写手法表达感情,往往会收到意外的表达效果。同学们能举出古诗采用对写的例子吗?

参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8%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8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