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考证芙蓉楼送辛渐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3/1/28 16:11:26   

长沙市青葵书院丁瑞虎

王昌龄(公元—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流传后世的诗作很多,著名的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等。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湖”就出自于《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有两首: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冷雨连夜下遍吴地,天亮时分在楚山孤影下送别贵客。珍贵的客人呀,你到洛阳后,亲友如果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阴雨迷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看到楚天层云深深。高楼之上送别嘉宾,喝酒是不能喝醉的。寒冷寂静的江面上只有高悬的明月照着我的心。

注解:

芙蓉楼:在今湖南省黔阳县城西北隅,王昌龄任龙标尉时常在这里宴请宾客。

吴:三国时的东吴,当时湖南全境皆东吴之地。

楚:春秋、战国时湖南湖北皆属楚国,后两省皆称楚。

丹阳:丹阳是楚国最早的国都,关于古丹阳的位置,近代学术界有丹江源头水、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说法。周昭王时,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到周夷王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今河南淅川境)的“丹、淅之会”,建立起了新都丹阳。楚人怀念故土,根据“山水阴阳,水北为阳”的理论命名新都,即为丹淅说之理论依据。我们今天可以把诗中的丹阳理解为长江沿岸的湖北省枝江县。

《芙蓉楼送辛渐》真实的故事情景是,天宝七年(公元年),王昌龄由江宁(今属南京)丞贬为龙标(管治今湖南省怀化市大致辖区,治所在今黔阳县城内)尉,知己好友辛渐得知仕途本不如意的王昌龄又被贬官,即专程由遥远的洛阳辗转到龙标来安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些天,王昌龄搁下政务天天陪着远道而来的贵客在龙标游山玩水,到芙蓉楼饮酒赋诗。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辛渐辞别诗人回洛阳的时间到了,在一个凄风冷雨的早晨,王昌龄在沅江江畔的黔阳码头上送别好友,好友所乘船只即将离岸时,诗人感到在楚山之间的自己是多么的孤单,他喊着告诉辛渐: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的玷污呀!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两人在江边难舍难分,于是乎王昌龄也登上船只,伴随好友一路直下沅江、经长江到达丹阳城(今湖北省枝江县)。辛渐要舍船骑马从陆路回洛阳了,王昌龄不能再送,于是当天晚上,诗人在丹阳城一家大酒店摆下酒宴。送别的宴席上诗人没有喝醉,眼睛出神地望着寒冷的长江江面上的一轮明月。

现在,很多人看在诗里有“吴”、“丹阳”等地名,就想当然地认为故事发生地是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芙蓉楼,发生的时间是他任江宁丞的年左右。事实上,湖南在三国时是东吴之地,亦属吴地;江宁(今南京市)离镇江直线距离80公里,现在高速开车都需要一个多小时,时处唐代的王昌龄和友人是不可能常去镇江饮宴的。再说今丹阳县古时并不叫这个名字,春秋时称之为朱方、云阳、风美、兰陵、曲阿,唐天宝元年更名为“丹杨”。古时只有湖北枝江一带一直叫“丹阳”,诗句“丹阳城北楚云深”就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个丹阳是湖北属地了。

这些依据,加上湖南省黔阳县地方志的佐证,即可确定诗中所说芙蓉楼不是江苏镇江的芙蓉楼,而是湖南黔阳的芙蓉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