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白居易刘长卿祖咏关于雪的三首诗,各有

发布时间:2023/5/23 18:08:06   

同样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傍晚时分,一场欲来的雪,被白居易用短短20个字,便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情景丰富的画面。

在一个暮色降临,大地苍茫,风雪欲来的夜晚。茅屋内的白居易拿出自家新酿的美酒,坐在炭火红彤彤的火炉前,想起身在远方的好友刘十九。在这寒冷的冬夜是否可以前来,围炉夜话,共享美酒。于是,挥笔写下了《问刘十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王是如何用寥寥数语把它描述出来的。

雪中茅舍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诗,多数通俗易懂。他提倡诗歌创作,要具有通俗性、写实性。这个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对后世的诗歌革新具有重大意义。这也让他在中国诗史上取得重要的地位。

笔者觉得诗歌本身就是服务大众的,所以应该避免生涩难懂的词语,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受众,才能广泛的流传。这当然也是白居易的诗,能大多流传至今的原因。

日暮时的远山

看过一场欲来的雪,让我们再看一场风雪纷纷的夜晚,作者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通往山间的小路

这首诗是有五言长城之称的刘长卿所作,刘长卿擅长五言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是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佳作。全诗用字凝炼,却展现出一副宏大的场景。

在夜幕下,远处的山恋忽隐忽现。作者一人走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急匆匆的去投宿。在荒凉的山村,寒冷的冬夜里,作者寄宿在一个简陋的茅屋中。半夜里,突然听见外面的狗叫了起来。原来是茅屋的主人回来了。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雪中小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后,在被贬谪的路上所作。所以说全诗是作者通过日暮、天寒、风雪、简陋的茅屋和半夜三更的犬吠声,这些悲凉景象,来衬托自己内心的失落和苦闷,以及对前途未卜的复杂心态。

林中雪景

笔者认为,古诗里比较走心的佳作,大都是作者跟据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当时自己的真实心境创作的。所以让人读后也能感同身受。这更说明只有来源生活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好作品,而不是因为,单纯了创作而去创作的产物。

与前两位诗人的诗作不同,祖咏的《终南望余雪》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是一首应试诗。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但恰恰是这首五绝,却让他打破惯例,被破格录取了。这在古代是十分罕见的。让我们一同看看这首《终南望余雪》有什么过人之处。

终南山

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通过对终南山北面的景色描写,把冬季终南山北的积雪与浮云相对照,来衬托终南山之高。用夕阳掩映下积雪与林梢泛出的寒光,来引出长安城夜里的寒冷。

终南山雪景

一首好的诗作是来源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祖咏这首诗,能得到主考官的赞赏,是因为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又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这首诗的人如临其境。

这首被《唐诗三百首》收录的作品,一直被后世文人所推崇。王士禛在《渔洋诗话》里,曾称其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这足以证明《终南望余雪》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终南山

三个作者,三首诗,各有千秋。白居易用一场欲来的雪,让我们看到冬夜温酒思友的温暖画面。刘长卿的风雪夜归人,让我们体会到他在被贬谪的路上,所经历的困苦和对未来的迷茫无助。而祖咏却把我们带到了近年的唐朝,把大唐午后终南山的雪景,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终南山云雾缭绕

下雪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笔下却赋予了不同的境像。它能随着诗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充满了灵动性,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这三首传世佳作,难分伯仲。但根据自己的喜好,我还是喜欢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多一点。因为每每读起它,我总是心有感触,让我想到好多人,好多事。这大概就是诗歌带给我们的作用吧。

读者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位作者的诗作呢?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雪的灵魂之作?能否拿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7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