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长安十二时辰影视剧里的头冠终于戴对了

发布时间:2024/12/6 11:52:07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09/g5od5gl.html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头冠戴法错误。戴着莲花冠的李必。唐寅《宫妓图》局部,人物戴着莲花冠。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道教造像石,天尊头顶戴着莲花冠。《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戴芙蓉冠的形象。白云观高功法师,可见他的莲花冠上的子午簪插法。摄影/李佳鸾当我看见易烊千玺扮演的李必造型时,我便开始期待《长安十二时辰》了。那顶小小的芙蓉冠和簪子竖式插法让我激动不已。毕竟,在我们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凡是道士冠巾造型,要么绑成毫无道理的丸子头式,如《仙剑奇侠传》;要么横插簪,如《道士下山》;连堪称影视剧楷模的《西游记》里面的太上老君等神仙的冠巾戴法,都是错误的。道教服饰反映服饰流变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中国道士的服饰流变,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服饰史。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士,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为全真,一派为正一。为了方便大家辨认,我们可以稍显粗暴地这样区分:如果你看到戴混元巾的蓄发道长,多半便是全真派;如果戴庄子巾不蓄发,则为正一派。全真派是金元时期才创建兴盛的流派,如果唐代的电视剧里出现了全真派造型,那只能说明丘处机穿越了。易烊千玺所扮演的李必,原型为横跨唐玄宗、肃宗、代宗数朝的传奇人物李泌。当时唐代的主流道教为上清派一系,代表人物为从武则天到玄宗都颇为尊敬的司马承祯和目送金仙、玉真二位公主入道的张万福。之所以提起张万福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是张天师的后人,而是因为他写了一篇叫《三洞法服科戒文》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于道教界意义重大,在文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唐代道士服饰的科仪规制:一者初入道门,平冠黄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黄裙绛褐;三者道德,黄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黄褐玄冠。皆黄裙对之,冠象莲花,或四面两叶,褐用三丈六尺,身长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长二尺四寸。袖领带楯,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条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条,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纱三十六尺,长短如洞玄法。以青为裹,袖领循带,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条,裹一十四条,合三十九条。飞青华裙,莲花宝冠,或四面三叶,谓之元始冠。女子褐,用紫纱二丈四尺,长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作青纱之裙,戴飞云凤炁之冠;七者三洞讲法师,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禺霞山水袖帔,元始宝冠,皆环佩执板狮子文履,谓之法服。我们可以看到,唐代道士大约分为七个等级,但无论什么等级,当时道士的装扮仍旧秉承了古代上衣下裳的制度,大致分为:上褐、下裙、外罩帔(类似氅衣)。等级的分类主要靠的是颜色,比如到了第六等级以上,可以穿唐代高官专用色紫色(紫纱)。据说,李泌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便有术士来说,这个小孩生下来之后不要随便给他穿紫色的衣服,因为他之后将为帝王师,自己会获得紫衣——后来,唐肃宗果然给李泌赐紫衣。《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尚在玄宗朝,属于少年时期,穿青色符合人物身份。《洞玄灵宝道学科仪》里曾经提到,对于当时的道袍,“直至破敝,皆须护净焚弃……若已破坏,不任衣着,当以除日平旦之时,礼拜讫,於净地烧之,勿令外众男女辄见”,根据道教仪轨制度,前朝道士们的法衣服饰几乎没有留下实物,这为道教服饰考证留下了很多难点,幸好,我们还有大量的造像和画像可作为依据。芙蓉冠和莲花冠不是一回事道冠是道士区别于其他人群最明显的表征之一,也是道士法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簪子束发,主要分横式和竖式,横式即卯酉簪,竖式即子午簪。至少到元之前,道士的道冠还是以子午簪式为主——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从后往前簪的方式,谓之子午朝向簪法。到了明清之后,才开始有卯酉朝向簪法,且当为从左往右簪(因左为生,右为死)。我之前在北京白云观拍摄科仪(道教道场法事),也可以发现,高功法师佩戴的莲花冠,亦以子午簪式簪之。当代的莲花冠已经是明代流行的样式了,《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所佩戴的道冠分为两种,一为芙蓉冠,一为莲花冠。百度百科将芙蓉冠和莲花冠合为同一冠,这一分法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根据《道藏》的记载,芙蓉冠和莲花冠是两种不同的冠。南北朝的道书《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五称,芙蓉冠是洞玄法师所戴,而陶弘景所撰《真诰》中,芙蓉冠出现多次,如“又有一人,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蓉冠,著朱衣,以白珠缀衣缝,带剑”。莲花冠亦作莲华冠,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认为唐代时即有其制,引用的史料是米芾的《画史》:“蔡絪子俊家收《老子度关山》……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华冠,手持碧玉如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唐代麟德二年的道教造像石,天尊头顶便是典型的莲花冠——请注意,这时的莲花冠还没有任何饰物,只是状如莲花。这种发饰在五代时开始平民化。蜀后主王衍就曾经让自己的姬妾戴莲花冠:“衍奉其母徐妃同游于青城山,驻于上清宫。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新五代史》载:“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其髻髽然……国中之人皆效之”。明代唐寅曾经以此故事作《宫妓图》,其中便有这种装饰较少的莲花冠。宋代之后,莲花冠开始发生变化,《永乐宫壁画》和《三才定位图》中开始出现复杂版本的如意莲花冠,和今天北京白云观高功头上的如意莲花冠非常相似了。但也有学者认为,莲花冠和芙蓉冠在早期就是相似的,毕竟莲花的另一种称呼为水芙蓉。小瑕疵不影响整体质量剧中芙蓉冠的参考形制大约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毕沅墓玉冠(但当时的发掘报告里,这件冠的名字被取名为“莲瓣”),有趣的是,这个玉冠目前的陈列方式是错误的,一位南博的工作者表示,这也许是一种“误解”。剧中莲花冠的参考形制大约为南宋王利用所绘制的《老君变化十世图》。从严格意义上讲,剧中的芙蓉冠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芙蓉冠,子午簪的簪子也比较长,但《长安十二时辰》的李必造型,仍旧瑕不掩瑜,不可谓不用心了。不过,我也看到了一些小的bug,如剧中出现了一尊真武大帝(玄武大帝)造像,但有关真武大帝的崇拜最早出自宋代,如宋哲宗时期的《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等。明道藏所收《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实则也是宋代初编。宋真宗以后,因避本朝圣祖赵玄朗讳名,“玄”字皆写作“真”,称“玄武”为“真武”;元明间人又改为“玄天上帝”。唐代时并无这样的真武大帝造像。《长安十二时辰》悄悄开播,却引发了学界和观众如此热烈的讨论,表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争论者有之。但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一部这样花时间用心血在服化道上的电视剧了(那些粗制滥造的古偶根本无法激发我们评论的兴趣)。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长安十二时辰》出现。□李舒(专栏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0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