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出水芙蓉好诗词杨纯文

发布时间:2025/3/25 10:29:59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初夏即将到来,我最喜欢盛开的荷花,美丽而高洁。其叶如千层翠盖,婷婷玉立。红花吐焰,摇曳于碧波之间,光彩照人,芬芳四溢。古往今来贏得了多少诗人的歌咏与赞叹!本文作者荷花亦名莲花,又称为芙蓉,俗名叫藕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可见早在殷周之世,荷花就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了。春秋战国时,相传越国著名的美人西施,曾经采莲于绍兴的若耶溪,唐代诗人李白有诗咏其事“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的荷花美不过西湖,西湖的荷花不仅美得艳丽,而且美得豪放。不信,请读一读白居易的诗:“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真有气势,荷花绕郭三十里,而且与“形胜”联系起来。恐怕在“兵书”上是没有的。宋代诗人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的影响就更大了。请听:“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是其中的几句,通过荷艳桂香,写出了西湖的秀丽景色,以及在一片音乐中,垂钓的老人和采莲的姑娘欢乐嬉笑。真是绘声绘色,情趣盎然。传说,金朝的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了投鞭渡江之志。其实,白居易的诗和柳永的词只是借荷花来写杭州的湖光山色,并没有写荷花的本身。把荷花的风姿、神态描绘得跃然纸上的,恐怕要算周邦彦了。他的词素以“精工富艳”著称,我们且听他的《苏幕遮》这首词的上半阙吧!“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园,风荷举。”读后,仿佛使人感到:清晨,夜雨初晴小鸟在檐下啾鸣,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是那么圆润,晨风吹来,朵朵荷花,颠颠颤颤地昂起头来—一好一幅秀丽的风情画。俗话说,流漓一夜雨,洗出万山青。雨后的荷花更是翠绿犹滴,芙蓉笑浴胭脂,婉如镶在碧玉盘上的红色宝石,璀璘晶莹,十分逗人喜爱。所以诗人欢喜描写雨中或雨后之荷。在杨万里的笔下是“却是池荷眺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窗,泻清波。”在朱彝尊的笔下是:“几阵凉腮翻叶白,连盘骤雨跳珠绿。”这两句虽然写得清新、别致,但感到有点不足,似乎未尽荷叶、荷花的风姿媚态,以及烟雨苍芒中湖光山色。欧阳修却不同,不愧为文章妙手。请看,他在《临江仙》这首词中是怎样写的:“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栏干倚处待得月华生…”欧阳修的高明处在于他不直接描绘荷花如何美,而是写看荷花的时间有多长。听见雨打荷花走出小楼,只见西角出了彩虹,说明是早晨,靠着栏干看荷花,不知不觉月亮上来了,可见被荷花迷住了,整整的看了一天。这种手法非常经济,荷花有多美,留给读者自己去遐想。“天似水,池上藕花风起,隔岸杨柳青到地,乱荧飞又止。露湿玉栏闲倚,人静自生凉意,泛碧沉朱供晚醉,月斜才去睡。”这何光大的词,与欧阳修的又有所不同。你看那:月光如水照荷池,流荧在翠盖、红花之间飞舞,多么有趣!周邦彦和欧阳修的词如同一幅旖旎多彩的风情画,但只作客观的描写。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却把她自己写进了画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寥寥数语创造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清照天真、活泼的性格,说到西湖的荷花,人们就会想到曲院风荷了。“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熏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曲院本来在洪春桥水边,水面多荷花。可惜在宋朝时湮没了。清康熙年间重新建立曲院,当时只有一个石碑,一个小亭。现在已着手扩建,以亭为中心,把岳湖、金沙港、郭庄连成一片,成为一座大型公园。公园辟五个荷花池,分别栽种红莲、粉莲、白莲以及重台莲、佛座莲…傲霜的秋菊,不畏严寒的梅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堪称花中三杰。人们爱莲花不仅是爱她的美,更爱她的崇高品质。虽然出于污泥,却洁如冰玉,所以诗人歌颂她,画家、工艺美术家、舞蹈家也都各运匠心,赞美荷花的高洁。让我们的生活像花那样鲜艳,那样欣欣向荣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