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繁衍 >> 离情至深我们都学过的古诗词之芙蓉楼送辛
引文:中国古代历史延绵,文人墨客更是风雅大方,现存诗词数以十万计。但是这浩瀚如烟海的诗文中,有一首诗歌将送别后的离情别绪表达得至为凄苦,有寒雨、有江南、有流水、有离别、有情有境。每每念之皆催人心肝,仿佛自己就置身于江南烟雨中,送走挚友,在那个车马很慢,一场感冒都可能致人生离死别的年代,每一次送别都似乎是一次诀别,可能他再也见不到我,或者我再也见不到他,此情此景,岂不悲从中来。下面我们就来赏析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原文:《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学课本注释:1、芙蓉楼:分两处,一是京口(唐润州)芙蓉楼,现江苏省镇江市;二是唐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都与诗人王昌龄有关联,但是此处取芙蓉楼为镇江市芙蓉楼,因为联系诗文,镇江在吴地,而洪江市却靠近黔地。当然洪江市芙蓉楼也曾是王昌龄登临观景、大宴宾客之地。镇江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依山傍水,独领风骚,乃江南名楼。
芙蓉楼夜景2、辛渐:作者的至交,应该还是同乡。
3、寒雨:深秋将入冬时节的冷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此处引为凄寒连绵的秋雨。
4、吴:可指三国时的吴国,也可以指旧吴郡。
5、楚山:楚地的山,此为京口(镇江)和金陵(南京)附近的山,大概就是金山、北固山等。
6、平明:天刚亮,东方鱼肚白之时。
7、洛阳:唐双京之一的洛阳,唐皇常驻于此,为唐别都,位于河南中西部,洛水以北,邙山以南,山水皆阳。
8、冰心:纯净的心,寒冷的心。
9: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王昌龄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少年贫苦,以耕农为计,后游历边塞,创作出大量成名的边塞诗,直到三十岁进士及第,才跻身仕途,但是却屡屡被迁或被贬,先后在湖南龙标、岭南、江宁等地任职,仕途颇为不顺,一生也没有太多成就,晚年正逢安史之乱,游于南方的王昌龄欲北上报国,却因为亳州刺史所害,可谓是多灾多难,此诗作于诗人于江宁任职期间,诗人此时大约年近不惑。
译文:寒冷的秋雨洒在萧索的吴地上,连绵而又不绝,与匆匆流逝的江水连成一片。天刚刚亮,就送走了远行北上的挚友辛渐,只剩下楚山和自己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烟雨朦胧,惆怅万千,秋雨入骨,凄寒锥心。望着舟过吴江,这数日的相聚就都成怀念,君且去吧,如果洛阳的故人向你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说,我一颗清明廉正纯洁无暇的心如今无所期冀,安放在清静无为的虚无修行之中。
离别之地背后的故事: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迁于江宁(今江苏南京)任江宁丞期间,恰逢好友辛渐取道江宁北上扬州,沿运河回中原洛阳,王昌龄感慨万千,与有人相聚数日,后亲自送辛渐往润州(俗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在润州乘船渡江,沿运河邗沟段北上扬州,此诗作于送别之际。
联系到王昌龄本人,此时诗人已然数次逢贬或迁,去过了黔边的龙标,去过了汜水县,如今又到了江宁。在开元盛世最顶峰之时,自己却碌碌无为。而自己自出仕为官之后,已有数年,却漂泊流离,四处无依,身不由己。许多好友都已经多年未见,方知天涯之远,见一面之难。许多人虽心有挂牵,却唯有拳拳相思,无缘亲临谒见。
雨中平明送客恰逢好友辛渐路过江宁,才能有机缘短暂相见,期间自然是酒逢知己、各述衷肠,倾尽了自己这些年的历程境遇和心境荒凉,也互相安慰,也互相提出了真心的想法和建议,更是共同描绘了理想与未来的愿景。但是短暂的久别重逢之后,面临的确实凄凉的告别,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辛渐是有多么的不舍,从南京到润州一百四五十里路程,说送就送了,可是送君千里却终须一别,离别之际,除了凄凉就是寄托,愿君此去能跟洛阳或长安的旧友说起我这颗清明廉政、忠君爱国的心无处安放,最好是能让朝中的大员听到,上达天听,满足我这一腔报国的心思。
芙蓉楼总结: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将离别的凄苦表述得淋漓尽致,借着深秋的雨来倾述离别,更显得凄凉和孤寂,令人不由得生出一股沁心的寒意。后两句写的是愿景,对于人生的期冀,对于友情的珍重,一方面是怀念远方牵挂的友人,一方面是表露这一颗清正廉明的心。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境遇,心灵无处安放,只能寄放于虚无的道家修行中,可诗人本心却是极为想报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