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繁衍 >> 夏日赏荷当吟诗,汉魏晋南北朝十首采莲曲
#采莲曲#夏日赏荷当吟诗,汉魏晋南北朝十首《采莲曲》赏析
文:枯木
夏至以后,盛夏来临,酷暑炎热,消暑纳凉,莫过于邀约二三子,轻划一叶舟,湖边池畔赏荷花。荷花,又叫莲花,是传统名花之一,素来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为人称赞,因而自古及今,咏叹荷花的诗词歌赋文章等作品,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而在其中,更有一首以莲花命名的曲子,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历朝历代的大家诗人皆有咏叹,这就是著名的《采莲曲》。《采莲曲》源自汉代乐府诗,是采集民间的歌谣,主要描写江南一带风光和采莲女的生活情态,经过配曲入乐,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诗歌。随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对唐宋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
《采莲曲》在南北朝以前偏重于乐府古曲,诗作繁多,唐宋以后比较重视格律,不少诗人沿袭以前风格进行创作。为了让大家了解历代《采莲曲》的风格和变化,我们将汉魏南北朝和隋唐以后分为两部分,从众多《采莲曲》中分别撷取10首有代表性的诗作,略作点评和赏析,以飨读者。本文先介绍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十首《采莲曲》。
一、鱼戏荷叶相媲美
《乐府诗集·江南可采莲》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乐府诗是《采莲曲》的最早雏形。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体现出欢快愉悦的幸福心情。
二、高歌一曲为解愁
《乐府诗集·采莲童曲》
无名氏
其一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
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其二
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
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
这两首采莲曲,上首描写小伙伴们采菱摘莲,并且一起高歌采莲歌谣,貌似欢乐场面。下一首却道出真实情由,唱歌并不是因为心中愉悦,而是借着歌声来驱散心中的忧愁和哀思。诗意翻转,烘托强烈,使得诗歌更加意味深长,不由得令人展开联想。
三、颜如玉的采莲女
《江南弄·其三·采莲曲》
萧衍
游戏五湖采莲归。
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艳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
江南弄,采莲曲。
梁武帝萧衍(年-年),是历代罕有的博学多才的帝王之一。南朝梁天监十一年(年),梁武帝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七首格调字句全同,第三就是《采莲曲》。因而有人认为是梁武帝将《江南弄》定格定调第一人,并且是后来唐和五代词的最早雏形。这首《采莲曲》描写江南女子采莲时的美丽姿态,绮丽明艳。
四、惹人爱怜的采莲女
《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吴均(年~年),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代表作为《与朱元思书》。这首采莲曲,描写了女子采莲送夫出征的情形,用莲藕借代爱恋和匹偶之意,抒发和渲染了对丈夫的爱恋和眷恋之情,诗词清新明丽,含蓄隽永。
五、风光优美的采莲景色
《采莲曲二首·其一》
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梁简文帝萧纲(年~年),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南梁第二位皇帝。这首采莲曲,描写江南美丽风光,全诗情韵流动,辞藻清丽,其中“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对偶工整,状物传神,堪称绝妙佳句,对后世五言律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六、小家碧玉采莲曲
《采莲曲》
萧绎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梁元帝萧绎(年~年),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朝梁第四位皇帝。这首采莲曲,套用古曲,描写江南小户人家女子的美丽容貌,将江南女儿的优美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情态毕现。
七、穿金戴银戏采莲
《采莲曲》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刘孝威(?~),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和庾肩吾、徐摛等并为萧纲的“高斋学士”,诗作主要是宫体诗。这首采莲曲描写江南女子采莲情形,刻画细致入微,词藻优美。
八、注重容貌却怕干活的采莲女
《采莲曲》
朱超
艳色前后发,缓楫去来迟。
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
摘除莲上叶,拖出藉中丝。
湖里人无限,何日满船时。
朱超,生卒年不详,南朝时仕梁为中书舍人。这首采莲曲,诗人用诙谐的语言,描写一位注重容貌的采莲女,娇艳明媚,前后观看身姿都非常优美,然而出去采莲,却来得最晚(妆扮的原因导致)。经常临水照影,嫌弃荷叶挡遮,摘到菱角,赶紧冲洗,只怕脏了玉手;从泥中抽出莲藕,也要去叶洗净,将藕段中残丝去除。这样采莲,自然缓慢,却埋怨湖里面人太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船装满!
九、早出晚归的采莲女
《采莲曲》
陈叔宝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
抵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陈后主陈叔宝(年~年),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陈后主是历史上著名亡国之主,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最后兵败投降隋朝,隋文帝杨坚赐予宅邸,礼遇甚厚,死后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为炀。
这首采莲曲,诗人用纪实手法,描写采莲女一天的生活。少女们暗中相约采莲,相互催促,天刚蒙蒙亮就起来,女孩儿爱美,简单梳妆是必不可少的,结果到了船边有感觉衣衫穿得不对,叽叽喳喳一番后上船采莲。在茂密的荷叶中,美丽的倩影和莲花香气相互映衬,采莲结束后相互呼喊,一起回航,然后急不可耐地到了闺房里面,品尝新摘的莲蓬。全诗清新明快,音韵和谐,把江南采莲女子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十、北方泼辣又多愁的采莲女
《采莲曲》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殷英童,生卒年不详,北朝人,北周(年~年)御正中大夫,麟趾学士,建安县开国男。善画兼楷隶书。这首采莲曲,和描写江南女子柔弱倩丽不同,是描写北方采莲女子泼辣可爱的形象。
大意为无需女伴陪同,自己驾舟采莲,汗落脂粉也不去擦拭,让风随意吹拂裙摆,在布满浮萍和荷叶的水中穿行,一幅青春活波的女子形象跃然而出。不过,既为女子,便有忧思,采莲之际,不由得对芳心迷乱,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忧愁。诗人在末句,巧妙用双关词,“藕丝”为“偶思”,“杯”同“悲”,于是变成“偶思牵作缕,连夜捧成悲”,思念心中人,情意难已。殷英童这首采莲曲,说明当时汉魏乐府在南北朝都非常流行。
以上十首《采莲曲》,是隋唐以前的古体诗中描写女子采莲的代表作,大多描写江南水乡风光以及江南女子的明媚或哀怨为主,也有描写北方活泼少女的诗作传世,风格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得知,在南北朝时期,《采莲曲》流行甚广,为民间喜爱。至于隋唐近体诗形成以后,采莲曲的风格如何变化,我们下文再进行介绍。
(未完待续)
/6/22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