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繁衍 >> 省考技巧类比推理古诗词太难选你可能没
沉稳备考,一举上岸
今日为大家分享类比推理之古诗词篇
这类题型在考题中常常出现
小伙伴们快来积累学习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中的古诗词
类比推理题型中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通常很广,从生活常识到世界名胜,从诗词歌赋到国家经济,常识性较强,其中古诗词与类比知识点结合就是考察的方式之一,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的主题是“怀古”,“燕山月似钩”使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等等。需要大家在掌握类比解题技巧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轻松应对。
二、解题思路
在类比推理中,涉及到古诗词的题目,通常可以先从“对应关系”的考点来入手,常规的考查形式是两句有对应关系的诗或主题与诗句的对应,选项中选择一对同一对应关系的诗句或同样主题与诗句匹配的选项,需要注意对诗句的中心思想或含义是否掌握准确。
相关真题
(联考)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A.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D.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答案解析
▼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选自《春夜喜雨》,作者杜甫。田野里的小路也跟云一样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里的船上灯火是明的。“野径”对应“江船”,“云俱黑”对应“火独明”,前后均构成对应关系,且“明”反衬“黑”。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选自《宿甘露寺僧舍》,作者曾公亮。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要看”与“开窗”不具有对应关系,排除。
B项:“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选自《燕歌行》,作者高适。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战士”对应“美人”,“军前半死生”对应“帐下犹歌舞”,前后均构成对应关系,且“犹歌舞”反衬“半死生”,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选自《客中行》,作者李白。兰陵的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用晶莹的玉碗盛来,泛出琥珀般的光彩。“兰陵”与“玉碗”不具有对应关系,排除。
D项:“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选自《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作者纳兰性德。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谁道”与“风毛”不具有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三、对应关系中涉及古诗词的细化考点
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单一考查对应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出题人的需要了,为了给大家设置难度,考题中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诗词类的类比题型进行细化考查:
1.并列关系
诗句中的意象及元素分布在诗句中,需观察产生并列关系的位置。
今年国考真题中就出现了一句诗中产生三个并列意象的考法。
(国考)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答案解析
▼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出自元代白朴的《天净沙·春》,译为: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其中“春山”“暖日”“和风”属于并列关系,“阑干”“楼阁”“帘栊”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译为: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第一句只涉及“酒”这一个意象,没有并列关系,第二句只涉及“火炉”这一个意象,没有并列关系,排除;
B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译为: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其中“鸡声”“茅店”“月”属于并列关系,“人迹”“板桥”“霜”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译为: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其中“江碧”与“鸟逾白”不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D项:“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为: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其中“柴门”与“闻犬吠”不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诗句上句和下句之间有着因果的联系,一般上句为因下句为果。
(国考)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A.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解析
▼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该句语义为“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物必先腐”是原因,“而后虫生”是结果,二者属于因果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该诗句语义为“在满是古木的森林里,那条小径已经好久没有人走过了!可是深山响起的钟声,又是从何处传来的呢?”后半句为疑问句,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排除;
B项:该诗句语义为“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两句话都在描写景色,二者为并列关系,排除;
C项:该诗句语义为“我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后半句为解决前半句问题的方法,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排除;
D项:该诗句语义为“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二者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3.诗句与其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诗人作诗时想要表达的核心,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或诗人自身境遇来进行排除。
(联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答案解析
▼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通过“少壮”和“老大”之间的对比,想表达的道理就是“惜时”,而正是因为“不努力”才“伤悲”的,这里通过反面论证体现出了“奋斗”的必要性,三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出自《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指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它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也是一样,体现的是真与假、有与无这两对矛盾关系的统一与转化,并无“清醒”之意,排除;
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其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指不在乎钱财,有“豁达”之意,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苔》,意思为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表达自豪之情,而非“自我”的意思,排除;
D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思是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玉器,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在这里能借鉴别人是含“谦虚”的意思,但并无“谨慎”之意,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4.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运用的写作修辞手法与诗句的对应关系。
(吉林)
()对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相当于“夸张”对于()。
A.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拟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C.借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反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答案解析
▼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把沙漠比喻成雪,把月比喻成了武器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前后二者均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指战争时间很久,家书难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没有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没有使用“夸张”的手法,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看了这么多古诗词,是不是感觉自己被拉回了初高中疯狂背诗的时代呢?在行测考试中,很多考生在类比推理模块几乎就是“随缘”作答,而近几年的类比题型命题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也开始逐渐增多,其中古诗词是相对来说更容易积累和回忆的一部分,何不掌握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