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李商隐被人说成是“冷门诗人”,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即使是你没有读过李商隐的诗,那么一些经典的诗句,也一定是听说过,譬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只是当时已惘然“等等,这些可都是千古名句。这只能说明有一些人对于古典文学,还是缺少最起码的了解,作为晚唐最重要的诗人,李商隐的才华可以比肩李白。李商隐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爱情诗,尤其是他晚年所创作的《无题》,每一首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写尽了相思之苦,读来也是让人肝肠寸断。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年轻的时候两个人是恋人,晚年那就是伴了,彼此从青年一直相伴到晚年,直到生命的终结。爱情让人渴望,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在这茫茫人海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寻找到那个他(她),但是爱情又让人伤感,明明以为寻找到了真爱,可是最终才发现,爱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的时候还是要面对离别,面对爱情所带给我们的伤感。李商隐的爱情诗同样表达了不幸的爱情,特别是这首《板桥晓别》,更是把那种恋人之间的无奈,还有分别之时的悲痛之苦,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这首诗处处充满了忧愁,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所带来的伤害,还有诗人对于恋人的怀念,当时李商隐正是与恋人在桥上分别,于是他伤感不已,写下了这么一首凄美之作。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这首诗看上去好像写得很简练,一读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实这首诗引经据典,读的时候还是要需要注意。引用典故也是李商隐诗作的一大特色,尽管对于后世的读者来说会造成困扰,往往稍稍不注意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读得云里雾里,所以读李商隐的诗,还是要在典故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李商隐这首诗写于什么时间,现在很难考证,从字面上来看,大约是写于早期,开篇的两句比较好理解,在这里诗人点明了主题,也交代了分别之地,那就是在板桥上,这里的板桥所指的开封的石板桥,回过头来望着那高高的城楼,银河已经暗了下来,已经是渐渐向西,长亭的窗户下面有潺潺流水,这让人看了更加伤感,生出了许多的忧愁,毕竟马上就要分别了。最后两句看似也很好理解,其实在这里是使用了典故,这里的”鲤鱼“出自《列仙传》据说赵国有一位叫琴高的人,他会仙术,曾乘鲤鱼在水面漂浮了一个月,最终才沉下去。还有这里的“红泪”也是有典故,出自于《拾遗记》,据说魏国有一美人薛灵芸用玉壶装眼泪,后来那玉壶中的泪水呈现出红色,也就被人称为“红泪”。理解了这两外故事,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就很容易理解了。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把与恋人分别之时的无奈,还有感伤之怀,以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描写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虽然这首诗处处引用典故,但是用得很巧妙,也就使得这首诗更具有震撼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骨子里的悲痛之苦,明明彼此很相爱,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分开,从此彼此再也不可能会有相见的机会,这也使得诗人感慨万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