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生活环境 >> 神秘湘西到底有没有赶尸和放蛊,我们去实地
来源
湖湘地理
有人没去湘西之前,
知道湘西,
是因为赶尸和放蛊的传说,
这些传说中的湘西是神秘的;
另有人最早对湘西有了解,
是因为沈从文,
沈从文笔下,
湘西“交织野蛮与优美”;
围绕着湘西的一道道山,
既是阻隔,也是一种保护。
湘西的山,是阻隔,也是保护。图/腾讯视频湘西宣传片▼
即使地球村时代的今天,
湘西和世界的距离已经无限近,
神秘的面纱早已揭开,
但她骨子里的炽热奔放、
烟火浓情仍在山水间演绎。
新书写出来的篇章中,
她的美好仍有着独特的魅力。
湘西州风物地图。图/地图窝▼
有骨的湖南,在湘西
云贵东缘,武陵腹地,号称有着十万大山的湘西,少有盆地。放眼望去,山连着山,山叠着山。
湘西作家蔡测海写他小时候在山垭口眺望远处,“远处是大山,再远处还是大山”。
走进湘西,人的腰杆会不由自主像山一样挺得笔直。这是湘西人的傲骨。
按理,这样的山脉容易让人绝望。事实上,湘西的人们,不管是在山脚,还是山腰,抑或是山顶,他们大多数时候是快乐着的,脸上是有着快乐的笑容的。
湖南的前额:决定着颜值与智慧
▼
因为一道又一道的山阻隔着,湘西州这片万5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始终保持着与湖南其他地区不同的气质。
因为这些山,湘西的神秘和美丽有了筋骨,也有了保护的屏障。
山,是湘西的神秘和美丽的筋骨。图/腾讯视频▼
湘西里里外外的这些山,还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森林覆盖率,让湘西州成为全国30余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有的“国家森林城市”。
保靖茶山。图/金林▼
这个气质独特的森林城市,之所以成为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因为其血脉与三湘四水中的沅水与澧水紧密相连。
在水运占交通主导的年代,看似被群山阻隔着的湘西,即因为河流而与其他地方一起构成了人头形版图,而她,一直是决定着颜值与智慧的前额。
我第一次去湘西,是年的秋天。彼时湘西还没有高速直达,到张家界后,我们走的是国道线。
猛洞河。图/卢七星▼
还没出张家界,我就瞌睡了。瞌睡醒来,看见王村到古丈蓝色缎带一样的酉水。
这样清澈的河水,我只在小时候见过,心情顿时随着这山水美好起来。从那时至今,0多年来,数十次去湘西采访,深觉沈从文所说的“山川风物如此美好”,并非出于私情。
龙山县惹巴拉的春天。图/卢七星▼
秦时就在主流话语体系中
▼
干宝《晋纪》记载:“……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
盘瓠凭山阻险,每常为害……”山川风物如此美好的湘西,历史上却长时间被冠以蔑称,“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等等,无不显示彼时的主流话语对湘西的蔑视。
里耶战国秦代古城遗址。图/卢七星▼
但湘西,其实早在秦朝,就已经在主流话语体系中。上个世纪末,湘西里耶余枚“秦简”的重见天日即是证明。
里耶秦简中,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等相关政令和文书显示了当时湘西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情况。
里耶秦简。图/资料图片▼
在湘西,随处可见一种叫芦茅的植物,用它的茎可以做蜡烛的芯。年以前,在芦茅杆做的蜡烛光下,一条条公文被这样抄录下来,再由专门的信使沿着酉水河送往其他的地方。
“迁陵以邮行洞庭”,这枚秦简揭开了古迁陵县和洞庭郡的尘封历史。考古界认为秦时迁陵县的县治疑为今天的里耶。
酉水穿里耶而过,在群山间弯弯绕绕,到沅陵汇入沅水,再随沅水入洞庭。
是山,更是河
▼
说起湘西,总是想起《湘西剿匪记》里那险峻的大山,然而最让我动容的却是湘西的河。
八面山燕子洞,据说当年有土匪盘踞其中。图/卢七星▼
年,在酉水支流洗车河中游苗儿滩镇的古村落惹巴拉,曾做过走船水手老人向世春给我唱了段歌词已记不全的船工号子:
“船怕号子马怕鞭哦……王村的码头高又高哦……吃了中饭套草鞋哦……”当时老人已年近90,他说要再早几年,他还能从“沅陵唱到隆头”——隆头是酉水流经的一个古镇,邻近里耶。
雨后惹巴拉(中国传统村落).图/麻老先▼
他们把沅陵到隆头的各个码头、险滩和大的礁石全都编入了号子。号子中船夫的“路线”与秦时信使送信出湘西的路线基本一致。
这条水上线路与沈从文多次书写到的“来源远在苗乡”“水急山高”的“洞河”(今作峒河),是湘西土著与楚人、秦人、汉人交会交通交融的主要线路。
沅江由南向北流来,在湘西泸溪县浦市镇拐了个大弯。图/卢七星▼
漫长年代的交会交通交流,产生过很多故事。故事的内容有美好,有误会,也有阵痛。误会和阵痛过后,湘西的山川风物释放出的魅力更加令人神往。
“这里小河两岸全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画得出它的轮廓,但声音、颜色、光,可永远无本领画出了。
湘西的捕鱼人,如今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图/卢七星▼
你实在应来这小河里看看,你看过一次,所得的也许比我还多,就因为你梦里也不会想到的光景,一到这船上,便无不朗然入目了。”
年沈从文回湘西路上给他夫人张兆和描述路上所见。近80年过去,湘西的声音、颜色、光,仍旧无人能够画出,只有去了现场,置身其中,才能充分感受。
从前慢,慢慢在湘西
▼
经常去湘西的朋友都知道,湘西多古镇、古村。
古镇多在河边,例如沅江边上的浦市,酉水边上的王村(芙蓉镇),洗车河边上的里耶,沱江边上的凤凰,清水江边的茶峒(边城镇)。
有人说水是湘西的血脉,这些古镇邻近血脉,更多些滋养,更多些活路,也就更多些热闹。
芙蓉古镇。图/芙蓉镇景区供图▼
古村则多在山上,例如花垣雅酉镇有着中国第一石头村的扪岱村,凤凰山江镇的凉灯,古丈的梳头溪和排茹村,矮寨的家庭村,花垣的十八洞村。
十八洞。图/卢七星▼
湘西是有棱有角的,山是湘西的筋骨,生长在筋骨上的这些湘西人,更多些硬气、更多些质朴,待人接物也更多些热情。
矮寨大桥。图/资料图片▼
山阻水隔,湘西的发展节奏就好像总慢那么半拍。历史上,这一慢,就让外面的人对湘西有些看不起,就认为湘西是封闭的,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湘西人相对就要“蛮”一些,神神鬼鬼一些,就有了湘西赶尸和放蛊的传说——到上个世纪了,还有人揪住沈从文,问赶尸是不是真的。
苗族巴代上刀梯。图/麻老先▼
沈从文和他被问到同样问题的老乡一样,认为这个问题“傻不可言”,不过,他还是“尽了义务”去回答,猜测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想满足自己的荒唐幻想”。
山里其实没那么荒唐,山里的一切虽然慢了些,精神上也从巫傩到了孔孟,经济上也从狩猎到了农耕,山里其实也有源流千古的史诗、乡贤、政商军事、歌舞和画艺。
土家族摆手舞。图/麻老先▼
历史上慢下来的那半拍,到今天,就因祸得福。未被工业浪潮灭掉的手工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被拆掉的吊脚楼成了风景;未被工业污染的山山水水让湖南这个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成了国家森林城市。
边城:沈从文式的乡土中国
▼
很多湘西人向外地人介绍湘西时,会这么说:“湘西美,美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
很多人是通过沈从文最早“接触”到湘西的,他凭一己之力把湘西的各种美好带到了世界的面前。
凤凰古城。图/赵敏▼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说《边城》,沈从文展开了一幅理想世界中的湘西风俗画,随着画面的展开,翠翠,这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和围绕着她发生的故事也徐徐展开。
茶峒,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图/卢七星▼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的这首《小背篓》,把湘西的山山水水全装了进去。
翠翠是湘西众多温柔腼腆又炽热多情的女子中的一个;小背篓也是湘西承载着乡愁的众多物件中的一件。
芙蓉镇的哭嫁。图/芙蓉镇景区供图▼
湘西的山水盛产美好的人性、人情,充盈着乡愁。湘西的山水也盛产记录、传播这美好人性、人情的作家与艺术家。
老司城码头。图/卢七星▼
沈从文之后,短篇小说《远去的伐木声》,作家蔡测海让和翠翠一样美好的女子阳春随着木排去了远方。
边城,一脚踏三省。图/卢七星▼
70后作家田耳,这位沈从文的凤凰老乡,他的成名作《衣钵》,写湘西的一个年轻人如何子承父业成为道士,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其中有着沈从文式的乡土中国之乡愁。
湘西的美不浅薄
▼
洗车河像一条折了又折的水袖从东北方向的群山间摇摆了过来,在捞车村接了也是水袖一样一摇三摆流过来的靛房河,合在一起后,继续水袖一样往西南方向荡了出去,弯弯曲曲流入了酉水。
惹巴拉。图/卢七星▼
捞车村有国家级的土家织锦工艺传承人刘代娥,她在村里开了个织锦传习所。
八面山凉风洞。图/杨翌斌▼
她织锦的丝线,是用植物染料染的。黄色来自于栀子,蓝色来自于蓝靛草和猪鼻孔草;红色来自于九月过重阳时采的叫“狗屎泡”的植物……
这些可做染料原料的植物果实或根茎,她原先是去山上或田间、道边去采,现在,她种了些在附近的山上。她家院子里也种了一点点。
湘西印花布染工艺。图/腾讯视频湘西宣传片▼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传承人,刘代娥有很多机会离开捞车村,事实上她也去过凤凰、张家界等旅游景点开店,但她更喜欢不那么忙的生活节奏,所以,她情愿回到老家。
湘西有不少像刘代娥这样愿意守着故土的手艺人,我所知道的,永顺万坪镇的付业林也是这样的一个手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州竹编。图/腾讯视频湘西宣传片▼
从湘西到处可见的背篓可知,篾匠的生意至今还不是很差,付业林虽是篾匠出身,但不是普通的篾匠。
他能够剖出比头发还细的蔑丝,能够织出指甲盖大小的精巧小背篓,他靠他的竹编手艺成为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苗寨里的苗族老人。图/卢七星▼
银饰锻制、踏虎凿花、挑花、印染、手工年画等,很多手工艺人散落在湘西的一些村落或集市里。
花垣十八洞苗绣培训。图/麻老先▼
他们平日住在吊脚楼,走在青石板铺就的乡间小路,湘西的山山水水好像特别滋养这些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不急不躁,他们做出来的手工艺又装点了湘西的山山水水。
这些人让湘西的美,多了时间的磨炼,厚重不浅薄。
能把野菜吃出美味的人
▼
湘西人的坚韧和随遇而安,体现在湘西的餐桌上。湘西艰苦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它独特的美食风格。
在湘西,用来做蒿菜粑粑的“蒿”是青蒿,一种菊科蒿属植物,常长于山脚溪边,有异香,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一年生的它们二月底或三月初开始把它们嫩嫩的羽状裂片的叶子从湿湿的地里撑了出来,清明节前,它们一般都能长到三寸或者五寸。
随处可见的蒿草。图/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山上或路边梧桐树的新叶也已经舒展开来。上一年的糯米和籼米,看对糯的喜欢程度,按比例(一般是7:3)各取一些磨成粉。先取少量米粉和捣碎的去了涩的青蒿加温水在热锅里搅拌——这叫“打纤”。
肉色金黄,风味独特的湘西腊肉。图/腾讯视频湘西宣传片▼
待锅里的米粉和青蒿成了糊状,再把它们舀出与其它米粉攉在一起,揉匀,再揪出来压成一个个椭圆状,包上盐菜肉丁、剁辣椒肉丝、辣子豆腐或香黄豆加糖等,用桐叶包好后上锅蒸熟。
蒸熟后的蒿菜粑粑,桐叶的清香、蒿菜的异香以及米粉和其它佐料的香交融在一起,香气扑鼻;最外层的桐叶变成了褐色,但里头被它包裹着的蒿菜粑粑却仍是好看且让人有食欲的青色。
正在蒸的蒿菜粑粑。图/资料图片▼
湘西的猕猴桃,鸽子蛋大小,非常甜,尤其是十八洞村的红心猕猴桃,九分甜一分酸,甜而不腻,味道极富层次感。
若是喜欢吃酸,湘西的泡菜绝对合口味。在湘西,不论在土家山寨,还是苗族村落,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那是腌制酸菜的工具。
湘西酸笋。图/腾讯视频湘西宣传片▼
湘西诱惑人的美食还有腊肉。
湘西多山多水多寒湿,很多人家的火塘是终年不熄的。一口火塘就是一个厨房,取暖,吃饭都在这里。火塘上方,悬挂着满架乌黑油亮的腊肉,香气绕梁。
湘西的血性曾误会为匪性
▼
在湘西,常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年,解放军进军湘西,有两个侦察兵看到了真实的“湘西赶尸”——赶尸匠并不是靠什么法术或者口令指挥尸体赶路,而是自己把尸体做一番处理后背在背上,背回死者家里。
秘密一揭开,有人觉得像是上了大当,但也有人倒从这个揭开的秘密里看到了湘西人的重情义、对生命的珍重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古丈红石林。图/腾讯视频▼
湘西人是有着热血和担当的,他们不仅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也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家乡有人来犯,他们奋起保卫自己的家乡,国家有人来犯,他们奋起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的这种热血和担当,往往也容易引起误会。
湘西浦市,傩舞酬神,是人们对于土地的敬重。图/金林▼
张家界的魅力湘西民俗风情剧,有一场是“湘西赶尸”。这场戏再现了湘西将领罗荣光在天津大沽口的战事,罗荣光和他众多从湘西带去的部属壮烈牺牲,最后赶尸匠把他们全都带回了湘西。
情节有夸张,但罗荣光为国牺牲却是历史事实,乾州古城至今还留有他的故居。
乾州古城三开门。图/麻老先▼
虽然常被误会,但国家危急时刻,湘西人的大义却往往感天动地。
明嘉靖年间,倭寇来犯,湘西8岁的土司彭翼南带领土家兵千里迢迢奔赴沿海抗倭,他爷爷老土司彭明辅不放心他,又带了士兵跟了过去。就凭这,永顺老司城的遗址就值得去看一看。
老司城遗址。图/卢七星▼
战场上,湘西人的勇猛是出了名的。抗战期间,从淞沪会战到最后的湘西会战,都有湘西的热血男儿身影。
这片土地越美好,爱这片土地越深,动荡时期捍卫这片土地的决心就越强。
《血色湘西》剧照。图/电视剧照▼
而像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爱这片土地越深,就越想着安居乐业,喝一杯苞谷烧,沏一杯古丈毛尖或黄金茶,好好享受着眼前的山水风光。
让人羡慕的“专属假期”
▼
湘西州人民有个福利,是湖南别的地方的人所没有的——湘西人有个专属假日,州庆日,从年起,为纪念建州,全年在州庆日到来时,放假两天。
湘西州今年中秋、州庆放假是9月8日至2日、9月26日放假调休共5天。昨天全国都在上班,只有湘西人放假。
德夯的长桌宴。图/卢七星▼
全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湘西州,前身是年8月日成立的“湘西苗族自治区”。
更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在年的9月20日,这一天在年底被定为建州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