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生活环境 >> 芙蓉园里皇帝面前美诗争艳,众诗人跃跃欲试
在唐代有一种诗叫“应制诗”,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比如著名的《清平调》,唐玄宗为了博杨玉环一笑,让李白填词,音乐家作曲唱出来供众人赏玩。其实这种诗也分情况,皇帝的命令叫作“制”,太子的命令叫作“令”,诸亲王的命令叫作“教”。奉皇帝命令写的诗叫作“应制诗”,还有应令,应教的诗等。当然,这种为皇帝游乐助兴的行乐诗,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还有一种应制诗,是皇上有时会当场让官员们作诗,官员们岂敢怠慢,都是尽全力做出好的作品!
尤已著名景点芙蓉园为例,皇帝们常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到芙蓉园游览。去的时候当然会有大批官员陪同,在玩得高兴时,皇帝常下令叫随行官员们赋诗凑趣,或者自已先写一首,然后群臣们纷纷和诗。这就是有关乐游园(即芙蓉园)的应制诗。下面我们从不同作者的应制诗中摘录一些诗句,看看唐代芙蓉园和曲江池的最色和建筑。
奉和恩赐乐游园应制(摘录)
李峤:年光竹里遍,春色杏间追,
苏颋:架竹起山楼
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存。
张说:鱼戏芙蓉水,莺啼杨柳风。
李乂:水殿临丹篽,山楱绕翠微。
崔尚:北阙云中见,南山树杪看。
从李峤的诗中知道,芙蓉园中种有大量的竹子和杏树。苏颋的诗则描述了皇帝游芙蓉园时的盛况,除了音乐舞蹈外,还有百戏(各种杂技)表演,千百员官儿密密麻麻地坐在一起欣赏。张说的两句诗写得非常生动,鱼儿在长满荷花的水面婢戏,黄莺在微风摇曳的柳枝上娇啼。李乂的诗说明,在芙蓉园的高地和曲江池的水边,建有很多宫殿楼阁。崔尚的诗句则告诉我们,由芙蓉园北眺可望见皇官,南望则终南山尽入眼底。
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诗中,有“乐游原上望昭陵”的句子。而在诗人张枯写的《登乐游原》诗中,最后一句是“乐游原上见长安”。可见乐游原(芙蓉园)一直是游人们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那我们再看看除了应制诗,诗人们有感而发的写关于芙蓉园的诗有什么不同!唐宣宗时,诗人李频春天到芙蓉园登高眺望,将他看见的山川城池、春日景色,写成了一首七律《乐游园春望》。
《乐游园春望》
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
秦地山河连楚塞,汉家宫殿入青云。
未央树色春中见,长乐钟声月下闻。
无那杨华起愁思,满天飘落雪纷纷。
这首诗的意思是傍晚,长安北原上五陵笼罩在郁郁葱葱的兴旺之气中,在这王霸之业的地方,自有它一番雄伟气象。遥看秦地(即今陕西)的山河与楚地(今潮北)关塞相造,改朝留下的宫殿高耸入云。这些在乐游原上都可通通望见。未央宫前春佛已绿,月夜人静,长乐宫钟室内大钟的声音远远传来。那清天歌舞象下臂一样的杨花,引起人们阵阵伤春的愁思。
上面这首诗借汉宫指唐代的皇宫。未央宫为汉代主要宫殿之一,它的附近柳树非常有名。长乐宫亦为汉代主要宫殿,内有著名的钟室。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就是被刘邦的妻子吕后用计在长乐宫钟室斩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