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的王昌龄,在镇江写

发布时间:2023/11/28 13:55:25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2月9日到达大连的一批防护物资上印着一句让人动容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批物资的捐赠方是日本京都府舞鹤市。这句诗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舞鹤市港口振兴国际交流课课长小岛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句诗是一名在该机构进行交流的中国人想出来的,来自大连。当这名中国同仁提出使用这句诗的时候,大家都点赞,认为诗里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着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盛唐诗人王昌龄,以七绝见长,特别是边塞诗写得极好。他的送别诗也写得不错,数量也多,在他现存的多首诗歌里,送别诗有大概50余首,《送柴侍御》便是其中之一。王昌龄在镇江写过两首送别诗,这两首诗属于唐诗中顶尖的水准,在中国诗歌史上非常的牛,牛到中小学课本都回避不了它们。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王昌龄的故事。王昌龄是一个在官场中沉浮煎熬的人,他有才华有抱负,但又没法施展,在身心饱受煎熬的岁月里,他的心灵世界更加敏感、丰富,更能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中,体会到生命与诗歌的意义,如此,才会留下了那些虽历经千百年,却依然能打动人心的佳句。在镇江的芙蓉楼上,他一面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送别,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王昌龄,对朋友特别贴心的诗人王昌龄是个喜欢交友的诗人,他的朋友圈,相当华丽。最有名的是“旗亭赌酒”的故事,王昌龄跟高适、王之涣等交游,高适和王之涣在唐诗中的咖位都是特别高的。从现存王昌龄诗歌看,有綦毋潜、李颀、岑参、王维、李白、刘昚虚、常建等。《唐才子传》里称王昌龄与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辛渐这个名字,除了这首诗和《唐才子传》以外,未见任何文献记载,所以我们对辛渐的生平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我们可以看得出,辛渐是王昌龄重视并信任的一位朋友,所以在细节上,看出王昌龄对他的爱护。大概在天宝元年至天宝六载(—)之间的某一年,辛渐准备从镇江渡江,取道扬州,继而北上洛阳。当时的江宁县丞王昌龄听到消息,从江宁赶去给他送行。好朋友要走,王昌龄自然要送,按照古时候文人的规矩,不仅要送到码头,还要赠一首送别诗。于是王昌龄便写了一首,一下子就成了爆款的名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许有人会说,兄弟就要走了,居然不请人家大吃一顿,看来两个人的感情也没有诗里写的那么好啊。事实上,王昌龄有请,就在辛渐离开的头一天晚上,地点应该设在芙蓉楼。这场送别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但第二首名气不是那么大,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对好友特别爱护,送别也懂得节制,知道“送客不能醉”,不像现在,每次喝酒时都是往死里整,大喊”是兄弟就嚯掉“!这样的小细节,可能和孟浩然的事情有关,孟浩然之死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开元二十八年(年),王昌龄游历襄阳,跟孟浩然相见。当时孟浩然背脊毒疮,即将痊愈,二人相处很快乐。于是,大开宴席,开怀畅饮,一场大酒喝得惊天动地。结果,“食鲜疾动”,孟浩然旧病复发,不治身亡。好朋友的死跟自己有关,而且死在自己面前,王昌龄内心的悲恸,不难想象。所以送辛渐的时候,王昌龄一改过去逮到酒猛喝的习惯,反而千叮咛万嘱咐:”兄弟啊,路上千万少喝一点,这寒江明月,寄托着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啊!“在镇江,他写下了他的座右铭。《芙蓉楼送辛渐》诗的第一首,一发布后流传广泛,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有直接关系。送别诗歌,常见的写法,不是表达思念,歌颂友情,便是宽慰、勉励行者。王昌龄这首与众不同:他是在委托行者,替自己传递一个信息,一个关于他人生志向的信息。但凡有才华有能力的文人,都是非常重视名声的,但王昌龄在新旧《唐书》中分别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和“不护细行,贬龙标尉”的说法。也可以说,他后半生混得坎坷,和他的风评有一定关系。最初,担任汜水县尉的王昌龄,看不惯李林甫排挤张九龄,对张九龄表示同情,这就得罪了当权的那一派。不多久,被贬到了张九龄的家乡岭南。好容易遇赦,从蛮荒的岭南回了长安,被任江宁丞,江宁县丞是他一生最高职位。但干了八年后,又被找了一些理由,被贬到了龙标也就是湖南怀化(湘西)去了。大凡有人格理想的人,常常容易犯一些毛病——总是看不透官场上的各种心机,总是因为激昂前行忘记评估前路的安危。在规规矩矩、模式化的官僚群体中,常扮演一个爱管闲事、刺头式官员的角色。比如看不惯那些纸面上天天奔走在一线的演技派官僚,揭露一下日日在领导面前上跳下蹿,真正出事才发现啥都一问三不知的坏逼。在他身上还有一股子侠气,敢为不公平的事情直抒胸臆。这有点像后来的苏轼,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王安石上台为守旧派说话,司马光上台为改革派说话。结果哪一派都贬他。仕途上老是被小人下谗枉的深坑,岗位总教德不配位的心机婊强占,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凡鸟,但也为自由和天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送辛渐的那一年,王昌龄也有四十五了,在这个应该成熟的年龄,他多次反思自己,是不是平生为自己的名声所累,是不是为自己的骄傲埋了单?什么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宰相姚崇《冰壶赋》里的一句话,姚崇说,当官要廉洁奉公,像“冰壶”一样清白。王昌龄轻轻的对辛渐说:兄弟,帮我给洛阳的亲戚朋友带个话。不管世道多油腻,我还是冰心一片。寒雨连江,平明送客,总显得有一种凄苦紧迫,但王昌龄毕竟是七绝圣手,沉甸甸的心事能用一种从容不迫的洒脱表达出来。这种洒脱,从王昌龄的诗里流淌开来,甚至流淌到了喜欢汉语诗歌的日本,流淌到共同抗“疫”的今天……▲镇江书法家陈昌琪老师手书《芙蓉楼送辛渐》诗他的诗和人,让人感受一股力量只有在家国危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质。在深山老林的龙标待了八年之久,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江山岌岌可危,这时候已经是老年的王昌龄离开了龙标,几乎是飞奔北上,一腔热血图报国。可就在北上的路上,路过安徽亳州的时候,被当地刺史闾丘晓不知道什么原因杀害了!王昌龄的人生结局,令人扼腕。《旧唐书》里说:闾丘晓一向刚愎自用,性情暴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王昌龄遇到他,真可谓命运不济。他在闾丘晓府上暂作停留,拿出自己的新诗,鼓舞闾丘晓赶赴战场,杀敌报国。闾丘晓是个贪生怕死的官僚,胆小又嫉妒心强,玩命的事情怎么敢冲上去?两人话不投机,闾丘晓自持是个土皇帝,你有才我有官,在我地盘上我最狠,一言不合把王昌龄给杀害了。所幸,宰相张镐替王昌龄报了仇。《新唐书》:张镐负责河南军事指挥,为了对付安史乱军,大举集结军队。闾丘晓贪生怕死,逾期不至,导致睢阳失守,主将张巡战死。张镐下令将闾丘晓处死。临终之时,闾丘晓求情说自己有长辈亲人需要奉养,希望留他一条性命。张镐答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张镐除了是宰相、谏议大夫之外,还有一个身份:王昌龄的粉丝。千百年后,王昌龄的诗词仍然熠熠生辉,芙蓉楼也历经多少轮明月的照耀。他的诗和人,总令人与之共鸣。在“七绝圣手”的笔下,黄沙金甲浮现纸上,送别亲友的身影也越拉越长,那与青山一道的风雨,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5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