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种类 >> 奋力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湘西样板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龙清彰谭必文通讯员田甜
引子:
传统村落是一首古老的歌,传唱着生生不息的烟火。
传统村落是一幅如梦的画,描绘着美不胜收的风景。
传统村落是一部精彩的书,记述着荡气回肠的故事。
“吊脚楼挂着大红灯笼,站在前坪远眺,层峦叠嶂的大山裹着一层浅金色的阳光,鸟鸣清脆,草木葱茏。”
……
这是新华社记者丁锡国、袁汝婷年4月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采访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州委书记虢正贵(前右一)在传统村落调研时,与村民交流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夯吉村驻村工作队供图
当时,两位记者不辞千里,来到湘西的深山探访十八洞村,并写下了《深山苗寨的别样春天——疫情下的十八洞村见闻》,通过截取三个普通村民的生活场景,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十八洞村——这个经过精准扶贫后“告别千年贫困的深山苗寨,正在奔向新的春天”。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篇报道,通过记者的笔触,独具苗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成为了最美的背景……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湘西,这个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山壑险峻的偏远山区焕发了新的荣光,承载了文化血脉的湘西传统村落更是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
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左二)现场指导传统村落建设。夯吉村驻村工作队供图
谋定后动,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开启新征程
黑油油的木房……
黄澄澄的泥房……
青灰色的岩房……
一栋连一栋,一排接一排,聚成了村落,聚成了传统,聚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特有的文化。千百年来,每个寨子、每栋房子,在岁月的浸泡下,变成了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故事。
早在年,我州特色民居普查发现,全州保存完整的土家族、苗族等特色民居共栋;有明清、民国年间民居及相关建筑的村落有余个;1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家族、苗族特色村寨保存较为完好,民居建(构)筑物、历史遗迹遗存、生产生活方式、周围生态环境等都较好地保存了民族传统风貌,传统村落具有高度的要素完整性、显著的民族独特性等诸多特色,具有极高的建筑学、民族学、美学研究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
据统计,湖南省获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共有个,湘西州获批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地市州第四,湘西州俨然成为了传统村落的“聚居地”。
保护传统村落,时不我待!
传承历史文化,迫在眉睫!
“我生在湘西,成长在湘西。炊烟缭绕的吊脚楼,蜿蜒向远的青石板路,叮铃脆响的苗家银饰,美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至今仍是我脑海里对家乡最亲切、最美好的记忆。”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饱含深情地说。
吉首传统村落隘口村,孩子们正在学习茶艺知识,茶旅结合让隘口村声名鹊起。龙宗慧摄
对于这些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厚重历史的湘西传统村落,“保护”这一重要议题被提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关键时刻,州委、州政府科学决策,谋定后动,一项融合眼前与长远、事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工作拉开了大幕:
——年,印发《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明确“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年,出台《关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通知》,实施传统村落管理规划编制、保护和示范创建三大工程,提出“保护规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景观协调、特色彰显”的目标要求;
——年,印发《湘西自治州特色民居与传统风貌保护整治技术导则及示例图集》,为历史建(构)筑物的修缮,不同传统风貌村落的保护改善提供技术规范;
——年,制定《湘西自治州特色民居与传统风貌保护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年)》,切实加强传统村落内的新建民居和传统民居修缮工作的指导;
——年6月1日,颁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从管理利用、立法保护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水平,标志着我州传统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
新时代,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路径。年5月,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的通知》。湘西州抢抓机遇,积极组织申报。6月2日,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当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结果,湘西州位列十个“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之一。
蓝天下群山中的花垣县十八洞村。龙艾青摄
当年11月,州人民政府出台《湘西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任组长,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州住建局、州文旅广电局、州财政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随之成立。“州级统筹、县市主体、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得到了建立和完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正式启动。
湘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开始“升级换代”,由单一的点式保护利用转变为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为下好下活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这盘大棋,州委、州政府高位推动,精心布局:
——坚持“活态传承、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引领,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基本原则。
——立足湘西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两大品牌,明确以“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风景线为主轴,将一部分特色资源好、历史底蕴深、民风民俗独特的传统村落整合起来,成规模、成体系地保护利用好“矮寨—十八洞—吕洞山”“山江—黄丝桥”“芙蓉镇—老司城”“里耶—惹巴拉”“茶乡风情”“沅水民俗”6大传统村落保护示范片区94个传统村落;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提出了维护历史真实性、风貌整体性、生活延续性等要求。龙晓华指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更加注重功能完善,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让我州的传统村落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我州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底蕴深厚的文化支撑。”
截至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湘西州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湘西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和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高山深谷。
湘西传统村落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中,踏上了新征程。
保靖县吕洞山镇吕洞村。周德成摄
持续发力,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绽放新精彩
为实现传统村落保护有力、传承有序、发展可持续的目标,湘西州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将一部分特色资源好、历史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淳朴的传统村落资源整合起来连片打造。
这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实施大批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动员大批能工巧匠,协调各方通力合作。
怎么办?
州委、州政府科学统筹保护和利用两个关键点,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走出了一条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项目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建设如火如荼。年1月,州人民政府启动州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申报工作。建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库,涵盖项目个,预算资金15亿元。刨凿斧锯声从山村响起,施工人员和机械在村中忙碌,全州上下,户户动手,人人参与,修缮民居、清运垃圾,疏通河道,拆除棚子,整治“两违”,消灭“脏、乱、差”,全州修缮传统民居栋,配备村组公共区域保洁人员人,村村寨寨环境优美、生态秀美、民风淳美、社会和美。
——示范带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建设精品迭出。省级示范点动力强劲,年,省住建厅将“山江—黄丝桥”片区的竹山村、拉毫村、老家寨村列为省级“美丽宜居共同缔造”示范点,保障资金万元。州级择优打造措施有力,全州选取27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村落重点打造为示范村;截至目前,27个示范村项目开工26个,完成投资万元。示范点、示范村蓬勃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风生水起。
猕猴桃成为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甜蜜的产业。王路瑶摄
——各方联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建设协同作战。州委、州政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调度、统筹推进。各县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辖区内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州住建局(州人防办)做好日常事务管理、规划编制、项目审核、监管、建设、实施。州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使用、融资。州文旅广电局负责实施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州发改委负责争取项目、资金。州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联通,争取道路建设资金,做好道路养护。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规划、保障用地等,各级各单位优化流程,提速提效,协同作战。
——多方筹资,破解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建设资金困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按照“州级主导、县市配合、各方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与运营。制定《湘西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关于规范湘西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品牌打造,科学设置成长路径,统筹推进湘西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印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办法》《关于做好湘西州传统村落名录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选取19个村纳入我州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人才培养上,实施武陵人才计划,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年完成工匠培训9期,发证人;年,计划培训人,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技术指导上,按照“恢复原状,保护现状”的原则,坚持“依山建、简构造、精细部、亲山水”的建筑格局,编印《湘西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示范图集》,加强传统村落内的传统民居新建和修缮工作的指导,为历史建筑物的修缮,村落的保护整治提供了技术规范。
凤凰县火炉坪村里,火塘上腊肉飘香。明克林摄
——宣传推介,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我州传统村落。印制《湘西中国传统村落》第一辑和第二辑近万册。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村落·湘西行”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快与互联网的对接,精心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并上线手机APP,目前进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精品村落20个。同时,抢抓高铁、航空时代来临的机遇,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两大品牌,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纳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工作,助推文化旅游强州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栋一栋修缮,一村一村整治。
传统村落在集中连片建设工作中,绽放出新的精彩。
创新发展,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奏响新乐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是有了活水的注入,塘里的水才能保持新鲜。传统村落也是一样,也需要“活水”注入。这股“活水”是什么呢?是创新发展。
在创新运营模式上,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以实现传统村落的高质量发展。我州依照整合传统村落资源,分类指导,集中连片打造传统村落示范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和建立“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
——对红石林、老司城村、双凤村、矮寨奇观等景区,选择传统村落+景区,实现传统村落与景区的融合发展;
——对凤凰旅投、凤凰旅发、龙山惹巴拉等公司,选择传统村落+公司,实现传统村落与公司的互动发展;
吉首市齐心村里苗鼓声声。向民航摄
——对古丈县牛角山村、龙鼻嘴村,选择传统村落+能人,支持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整合传统村落优势资源,实现母鸡带小鸡式发展;
——对区域品牌,如古丈毛尖茶、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吉首坪朗豆腐等农业产业区域公共品牌,选择传统村落+农旅融合,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发掘传统村落文化底蕴,做强区域品牌,实现知名品牌下的跨村跨区域发展。
“传统村落+”实现的不仅是资源加持、赛道优先,还有对传统村落的再保护。为确保“传统村落+”切实落地,我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方法路径。
——加速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要素瓶颈,助推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民合理有序流转土地。在龙山县五官村,稳妥推进“村社合一”,组织引导全村户村民以林权、土地承包权流转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发展经济收益高的中药材产业。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元。
——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凤凰拉毫村、古丈红石林村引进旅投公司,分别获得投资0.8亿元和1亿元,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多赢。
——创建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泸溪县丰裕农业旅游开发公司运用“公司+农户+游客”的经营管理模式,对该县新寨坪村民居进行有偿认领,按每年每栋元租金补贴农户,支持农户保护好传统民居。此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探索了新模式。
龙山县巴沙村古建筑一角,青砖碧瓦中,是岁月与沧桑。欧阳仕君摄
成片成体系保护,让传统村落人气旺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奏响新乐章。
文化型传统村落,打造传统村落名片。十八洞村突出自然风光和苗族神秘文化特色,立足“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现“精准扶贫”首倡地红色品牌深度融合,成为了我州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一张靓丽名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善结合”为原则,打造以十八洞村为核心的蚩尤部落群,整合各类企业、各个部门、广大村民的各优势资源,协调周边自然环境、村寨风貌和民宅内部功能改造,全面实施“三通”“四微”“五改”建设,累计在脱贫攻坚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建筑元素保护、非遗文化传承等投入资金余万元;实施村组道路建设16.58公里;房屋风貌改造栋;实现旱厕“清零”;建成当戎寨、竹子寨污水处理系统,受益人;年接待游客7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在此基础上,与矮寨、德夯大峡谷景区携手共建,组建成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于年6月11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我州5A级旅游景区创建零的突破!
经过保护建设,泸溪县芭蕉坪风雨桥焕然一新。欧阳仕君摄
旅游型传统村落,助推全州旅游业蓬勃发展。吉首市以矮寨奇观景区为依托,以德夯村为龙头,助推周边苗寨旅游发展。泸溪县打造白沙和浦市双子城,带动周边红土溪村、马王溪村、铁山村等乡村游发展。凤凰县以传统资源活化利用为主题,全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以麻冲乡、山江镇等4镇(乡)和竹山村、拉毫村、扭仁村等16村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美丽宜居共同缔造”示范区。古丈县龙鼻嘴村、中寨村、牛角山村和坐龙峡村,将茶叶生产销售、种植养殖、特色餐饮与旅游相结合。花垣县在十八洞村的基础上,联合打造金龙村、龙孔村、芷耳村等,实现十八洞、吕洞山片区连片发展。保靖县的夯沙村、夯吉村、黄金村、亨章村、首八峒村等开始进入市场,乡村旅游正在起步。永顺县以芙蓉镇和猛洞河漂流区为依托,带动周边土家山寨乡村游发展。老司城村、双凤村、小溪村等接待市场前景广阔。龙山县依托里耶古城,集群发展形成包含捞车村、六合村、树比村等传统村落的惹巴拉景区。
古丈县毛坪村美丽的村道已成为网红打卡路。张谨摄
绿色型传统村落,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湘西样本。好山好水出好茶,吉首市隘口村,全村人均种5亩黄金茶,鼓了农民的腰包。年,隘口苗疆茶谷被评为“全国首批十条茶乡特色旅游线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的古丈县,全县人均一亩茶,成为农民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靖黄金茶,被誉为唯一可以喝的“文物”,十多万亩保靖黄金茶正为该县农民铺就一条脱贫致富的“黄金路”。
永顺县伍伦村,蓝天下,遗存于高墙青砖间的“密码”,可揭开曾经的繁华。陈宇驰摄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湘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助推湘西广袤乡村实现华丽蝶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蓝图已经擘画,绘就还需实功。新时代的湘西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必将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按下发展“快进键”,跑出湘西“加速度”,为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湘西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