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古人为什么要采芙蓉

发布时间:2025/2/21 13:25:14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详文参考庞光华《涉江采芙蓉补释》,见《现代语文》,年

这里要比较专业地讲解赏析《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先录原诗全文如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前人关于此诗的讲释甚多,且甚为精彩,如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中,朱自清先生在《古诗十九首释》中皆作有赏析。

徐中舒先生《古诗十九首考》对此诗也略有考证。前人所释尚非完璧,我想补充一下先贤之说,做一个比较精确的赏析。

为什么要采芙蓉?古人常把女人的容貌比喻成芙蓉,见到芙蓉就能想到美女。

举证如下: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脸际常若芙蓉”。

傅玄《美女篇》:“美女一何丽,颜若芙蓉花”。

高适《效古赠崔二》:“美人芙蓉姿”。

《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水上荷花不如面”。

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P录辞曰:“漫画眉端柳,虚匀脸上莲”。

同书P引《美东邻》曰:“笑对双脸莲开”。

同书P《破阵子》:“莲脸柳眉休晕”。

同书P《浣溪沙》:“素胸莲脸柳眉低”。

王昌龄《西宫愁怨》:“芙蓉不及美人妆。”

王昌龄《越女》:“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李德裕《重台芙蓉》:“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朱景玄《望莲台》:“秋台好登望,函萏发清池。半似红颜醉,凌波欲暮时。”

苏辙《千叶白莲》:“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

杨万里《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元稹《刘阮妻》:“芙蓉脂肉绿云鬟”。

王清惠《满江红》:“晕潮莲脸君王侧”。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山堂肆考》卷《美人醉》条:“王介甫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臙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照粧慵’。”白仁甫《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

可见古人把芙蓉与女人相联系。《事物异名录》卷三十一谓莲的异名有天女、凌波女、水宫仙子。

《红楼梦》中睛雯被称为芙蓉女儿。《香艳丛书》本《采莲船》有曰:“盖莲出美人”。

待续

参考文献

庞光华,北京大学博士,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山书社,年。又收入《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年)第十卷。

见《名家析名篇》,北京出版社,年。收入《朱自清全集》第七卷,江苏教育出版社,0年版。

见《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5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