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诗画寻芳出水芙蓉新华社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10/23 17:55:43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wzqsyl.com/m/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果选一种花代表夏天,那非荷花莫属。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塞北漠上,炎炎夏日,总有一池荷花给一座城市带来清香。美如西湖,夏日的曲院风荷,风光也迥与四时。荷花,又名莲花、芙蕖、水芙蓉等,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堪称植物史上的活化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已经采集和食用荷花。进入农耕文明,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也凭借它清雅的气息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许多中国传统花卉一样,我们在诗经中也发现了荷花的身影。《郑风上有扶苏》写“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荷华”就是荷花,青年男女在荷塘边约会,小儿女情态娇憨可人。《陈风泽陂》也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青年看到池塘边的香蒲荷花,便想到自己的心上人,不禁情迷神伤,无法入睡。诗经中荷花见证了先秦浪漫奔放的爱情,楚辞中的荷花则开始成为高洁志趣和不屈灵魂的象征。屈原要“筑室兮水中,葺(qì)之兮荷盖……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居“荷屋”,穿“莲衣”,品“荷香”,荷花寄托了屈原对世俗的反抗和对理想的憧憬。采莲图轴沈贞(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自汉以来,采莲成为江南夏日里最美的一幅图画。“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在暗香浮动、接天连地的荷叶间,江南少女那一低头的温柔,成为诗人心中永远的白月光。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菱叶萦波荷飐(zhǎn)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把少女见到情郎喜悦而娇羞的神态刻画地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出水芙蓉图(南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花的美,与文字一样,无需任何刻意地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用最质朴的语言,写出荷花的千古绝唱。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南宋《出水芙蓉图》,就将荷花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画家以扎实的写实功力,把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微妙之处,使人赞叹。《太液荷风图》冯大有(南宋)“多少绿荷相依偎,一时回首背西风”,夏日清风徐徐,满溪荷叶随风翻转,别有一番滋味。“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王国维称周邦彦笔下的风荷是“得荷之神理者”,诗人看到风中摇曳的荷花,想起远在吴地的家乡,恨不能摇小楫乘轻舟回到梦中的芙蓉浦。南宋冯大有的这幅《太液荷风图》在将近三分之二的幅面绘自水面长出高低参差的荷叶,以深浅绿色处理荷叶之正背,借线条表现荷叶的翻转,使得画中荷叶姿态变化丰富,展示宋画高超的空间表现技法。《荷花水鸟图》赵孟(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大概是古时生态环境好,荷塘里水鸟众多,李清照的两阙词里都写到了荷塘里的鸥鹭。“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古代花鸟画中荷花水鸟也是最常见的题材,赵孟的这幅《荷花水鸟图》就是十分少见一件花鸟佳作。画中绘一枝荷花自左向右斜上而出立于水上,一双水鸟立于莲荷枝干,荷花双钩填色,以工带写;荷叶叶脉清新,似有微风轻拂;枝干富有弹性,仿佛只要鸟飞走,就会回复直伸之状,形态生动。《残荷鹰鹭图》轴吕纪(明)“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花开自有花谢时,“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红楼梦中林黛玉最不喜李商隐的诗,只爱这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有的版本也做“残荷”)。秋日残败的荷叶,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的到来让寂寞的旅人能聆听到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寄居贾府的林黛玉定然在秋雨霖铃之时思念着回不去的故乡和见不到的亲人,“相思迢递隔重城”,也只在这份雨打残荷之中,才能稍慰她凄苦孤独的心。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的这幅《残荷鹰鹭图》描绘了秋日荷塘肃杀的一幕。画家用写意的笔法画出枯败的荷叶,俯冲搏击白鹭的苍鹰,劲风吹动芦苇残荷,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体现出画家高超的水墨控制能力。“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盛夏之时相约“荷”处,寻找远离喧嚣的一丝清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马洪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1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