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醉客”木芙蓉,威武“拒霜”、残忍“断肠”?木芙蓉有一个很威武的别名叫“拒霜”,还有一个很浪漫的称呼为“醉客”,也曾被呼之“断肠草”。何以见得,细说如下:知府陈襄比通判苏轼长20岁,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可两人却走得很近。那年秋天在杭州,中和堂的木芙蓉开的正旺,两人相约前往观赏。陈知府挥笔写下《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苏通判立马相和——,“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两人表面上都是在赞花,可感叹的却是当时社会的腐败,追寻的是木芙蓉般纯净“拒霜”的心,表现出品性高洁、孤傲倔强,不依附权贵的文化内涵,快人快语,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后人据此便传说是东坡将木芙蓉改名为“拒霜”的。有意思的是,在有本神神叨叨的《花谱》上,将各种花比喻成各种不同的客人,如: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桃为妖客。杏为艳客等等,木芙蓉被称为“醉客”。后来,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广东做官,写《南越笔记》,其中一段姑且可用来解释“醉客”的来由:“三醉木芙蓉,本拒霜之变也。其花重台多露,而颜色不定,一日三换,故称三醉,将红曰初醉,浅红曰二醉,暮而深红为三醉。”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神农氏为发掘医药而尝百草,最终因尝试一种红花而中毒身亡,而这致命的花,就是木芙蓉。后人为了哀悼他并提醒人们不要重蹈覆辙,便将这种植物叫做“断肠草”,且有李白的诗为证:“‘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湛渊静语》说的更明确:“木芙蓉根,三年不除,误食之杀人。”每年秋天,木芙蓉开放时,我总是要去看看的。还时不时查查相关的诗句或资料,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木芙蓉确实是“拒霜”的“醉客”,我已亲眼所见;但它真是“断肠草”吗?与那情花园边的断肠草有何联系?木芙蓉每年都开得好好的,干嘛要去除它的根!带着疑惑去问“药圣”,李时珍是个明白人,他总结说:木芙蓉是“秋半始着花,花类牡丹、芍药,有红者、白者、黄者,千叶者,最耐寒而不落。”“气味微辛、平、无毒。”这就结了,木芙蓉无毒!反正我又不是神雕侠侣杨过,也没机会走桃花运中情花毒,断肠草到底为何物,就不操空心了!其实。木芙蓉能在秋冬之交傲然绽放,其“拒霜”自然不假;又因她花瓣里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的缘故。随着温度等条件变化而变化,清晨初开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因此“一日间凡三色”,所以称之“三醉”之客也不假;但说她“断肠”,却是断章取义造成的千古奇冤!人家李白说的是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故事,那句原话是“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芙蓉花指的是荷花,断根草是比喻失宠。“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事已交代清楚,赶紧去赏花吧!明日真“霜降”了,“拒霜”还在开着,错过今年就要等明年啦。“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快看,白乐天正在“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写于年10月22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