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繁衍 >> 立冬节气,赏析宋代诗人冯伯规的岁晚倚栏
《岁晚倚栏》
冯伯规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晚钟。
译文
一转眼的功夫,秋天又要过去了,明天恰巧又到了立冬之时。
慢慢地将酒杯斟满,欢喜地观赏着白芙蓉。
仰望碧空,向迟来的“宾客”鸿雁,打探消息;俯视草丛,有深秋的虫鸣,在一声声催促着寒意到来。
傍晚的烟霭都消散不见了,只听见傍晚的寺钟回荡在耳边。
注释
倏忽:一转眼,很快地。
细倾:慢慢地倒出来。
问信:打听信息。
宾雁: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暝烟:指傍晚的烟霭。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冯伯规的一首立冬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其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季节如何变化,心中永远向往着美好与澄明,即便明天就是立冬,今日也要享受最后的秋意。不负时光,不负年华,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人生姿态。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首联是说,一转眼的功夫,秋天又要过去了,明天恰巧又到了立冬之时。这是写“季节之更迭”。
“倏忽”二字,言时光流转,季节更迭之迅疾。还没来得及好好踏秋、赏秋、品秋,秋天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一个“又”字,道出了无尽的感叹,还有好多事情尚未完成,还有很多梦想尚未实现,秋天就这样渐行渐远了。掐指一算,明天就是立冬节气了。这日子过得实在有点快。既然秋光就只剩下了这一点点,还不趁着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一看秋天。去的肯定会去,来的仍旧会来,无需嗟叹,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吧。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颔联是说,慢慢地将酒杯斟满,欢喜地观赏着白芙蓉。这是写“岁晚之对饮”。
倾,倒出来。白居易句“往往取酒还独倾”中的“倾”,就是这个意思。细倾,即慢慢地倒出来。潋滟,指满溢出来。现在有“金樽潋滟”这个词,就是形容酒水溢出。“细倾碧潋滟”,即慢慢地将酒杯斟满,与陆游句“浅碧细倾家酿酒”之诗境相似。
白芙蓉,是芙蓉花的一种,一般盛开在秋天之际。唐人陆龟蒙曾赞美《白芙蓉》是:“澹然相对却成劳,月染风裁个个高。似说玉皇亲谪堕,至今犹著水霜袍。”一个“喜”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出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初冬来临的淡然心境。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颈联是说,仰望碧空,向迟来的“宾客”鸿雁,打探消息;俯视草丛,有深秋的虫鸣,在一声声催促着寒意到来。这是写“岁晚之景物”。
立冬之际,鸿雁也正加紧南飞,虫儿的叫声也更加急促,他们都知道留给他们的秋日不多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于是加紧了他们的赶路历程,一声声也叫得更加急切响亮了。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晚钟。”尾联是说,傍晚的烟霭都消散不见了,只听见傍晚的寺钟回荡在耳边。这是写“岁晚之心情”。
“暝烟”,言傍晚的烟霭,与题目中“晚”字相呼应。烟霭渐渐消失不见,也透露出诗人岁晚倚栏时间之久。“晚钟”是可以闻而不可望的,诗人这里偏偏用了一个“望”,是言听到之后,往钟声的方向远眺。诗人看见了什么呢?当然不会真的望见晚钟,而是目送秋天的离去,迎接初冬的到来。一个“望”字,也将诗人对于秋天的深情表现出来,非常形象。
纵览全诗,诗人用一“喜”字贯穿始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岁晚饮酒赏花图,既诗意又深情,既浪漫又留恋,缱绻而缠绵,乐观而豁达,是为立冬诗中的名篇佳作。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