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的繁衍 >> 戏说刘长卿半世漂泊,人生羁旅中的四层愁
一场安史之乱,腰斩盛唐繁华,同时,也斩断了唐诗气节,盛唐诗的气魄与格局因为一场动乱一去不返。
明人鼓吹“诗必盛唐”,在我看来,也确如此,如今我们提及古诗,大都和唐朝命脉相通,朗朗上口的佳句,大都出自盛唐。植根盛唐的诗人,总有一种雍容昂扬的气度,像“白发三千丈,愁缘似个长”这样打死不失浪漫情怀,飞扬至死的李白,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自己惶惶如丧家犬,却还有余心关怀天下的杜甫;他们对于时代意气风发的自信与豪迈,于诗句中可见一斑。
然而,盛唐不过百年,唐历经风雨飘摇,而唐诗也有兴衰历程,从盛唐到中唐这段衰而未落的时期,诗坛虽依然百家齐放,大有欣欣向荣之势,但是无论如何不可阻止的是,所谓“大唐气象”,已然崩溃。
刘长卿,则是中唐诗家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暮色沉沉的时代,压抑愁苦的命途,在刘长卿的诗作中,绝大多数包含着自己的怨悱和不甘,反反复复、无比直白,或许缺少盛唐气魄,或许失掉浪漫与美,在时代的车轮碾压下,刘长卿在众生的齑粉中熠熠,向黑暗投射一缕光,盛世气象一去不回,他却也通过自己独到的诗风,屹立诗坛,铸就“五言长城”,享誉至今。
01/《唐书》无踪,身世成谜
刘长卿,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说到刘长卿,最为熟悉的还是那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之名句吟诵至今,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可无奈的是,或许时运不济,又或仕途不顺,刘长卿在新旧《唐书》中均无所传。其背后原因也很简单,正四品及以上官员才会在正史中有个人传记,而刘长卿,终其一生,也未能晋官至此。
史料记载极少,其生卒年份,也未有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诗人兼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将其生年定为公元年,而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则认为应该是年左右或者年左右,其卒年,一般都认为在年到年之间。
生卒不详,其家世也不明朗。
有学者称,刘长卿或与汉皇后裔刘备同出一宗,当然,这样的身世并谈不上显赫。刘备早年靠卖草鞋为生,按照古人士农工商的地位层次,刘备的商人身份处于末位,刘长卿出生于平常农民家庭,其地位倒还比刘备高了两阶。
不管怎么说,刘长卿的身世可以说是籍籍无名,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草根而已。少年时的刘长卿没有刘备“兴复汉室,北定中原”的宏大志向,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脱掉“农”帽,跻身于士林。
02/求学嵩山,屡考不第
刘长卿抱着学而入仕的愿望,从小便刻苦学习,年少入读嵩山,避世求学,二十岁时,便开始参加科考,十余年间,一再落选,可谓是屡战屡败,以至在天宝中已被举子们推举为“朋头”。
这可不算是一个好的称号,通俗点讲,类似于当今的“超龄留级生”,有着丰富的应考经验,能服众,可以算是众多举子里的“前辈”。
十余年的陪跑,说来也甚是心酸:
......穷巷无人鸟雀闲,空庭新雨莓苔绿。北中分与故交疏,何幸仍回长者车。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客舍喜郑三见寄》节选
有学者将刘长卿一生归为悲剧,说他的诗中充满愁思,但不同时期的愁苦又不同,第一层便是多年困于考场的“科举不第之愁”。
屡屡受挫的刘长卿开始行干谒之事,他给当时的河南府尹三品大员裴敦复写诗,希望得到提携,并终身以报知遇之恩,诗云:
......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憔悴何人问。......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小鸟篇,上裴尹》节选
此时的刘长卿,虽满腔愁苦,却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恨,“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或许是因为数年来,失败对于性格的磨合,相比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愤激,刘长卿在情绪处理上,又多了一些小心翼翼。
03/而立中第,仕途坎坷
32岁的刘长卿终于中进士了,从20岁到32岁,整整十二年,刘长卿这个记录一直到晚唐著名诗人罗隐考了十数次不第才被超越。
可话又说回来,得亏刘长卿生于唐朝,其科举考试频率可谓密集,每年一次的“常科”,皇帝一高兴还会特设“制科”,这要是换做他朝,比如宋朝,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如刘长卿这般考下去,大半生都过去了。
所谓十年磨一剑,刘长卿终于得偿所愿,期望在官场大干一场的他,刚一仰头,就与历史的巨轮,撞个满怀。
刘长卿的第二层愁思应是时局动荡中的“官途坎坷之怨”。
天宝年间,安禄山攻破长安,刚中进士的刘长卿遇乱避江南。
在江南,刘长卿先担任长洲县尉,又为海盐县令,由于他“直道为官”、耿介不阿,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还未烧起来,就被手下人举报,被诬以贪污钱粮锒铛入狱,刘长卿感到愤懑悲屈,写诗鸣冤,“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愁肠百结,难以消解。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肃宗收复二京大赦天下,刘长卿赦免出狱,牢狱之灾可免,可皇帝并没有打算放过他,随即将他贬至广东,彼时的广东与滇南无异,教育经济极不发达,可以称作是“蛮荒之地”,一般贬至此地,政治生命几乎可以宣告结束。
监牢的悲哀,被贬的酸楚,刘长卿只能以作诗抒发愁闷,彼时的他是复杂的:
一边感叹时运不济,“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
一边为才名未展而愁,“谪宦投东道,逢君已北辕。孤蓬向何处,五柳不开门”;
一边感慨前途无望,“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一边又渴望再被任用一展抱负,“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凭着一首首愁苦之作,慢慢名声渐起,五言诗尤其出众,很快便闻名遐迩。
在去广东途中,刘长卿遇到了从夜郎折返的太白,一个是悠游四海,一个是谪贬赴任,悲欢相互映照,刘长卿的愁便又更甚几分,风流云散,一别如雨,浮生中能有多少次倾心的相遇,短暂的相逢亦能在羁旅风尘里为刘长卿带来一丝慰藉: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04/遇赦北归,又陷冤狱
广东两年后,刘长卿遇赦北归,被朝廷安排在浙西任上,当然,江浙当时也不算是好地方,刚历经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话又说回来,若是好山好水之地,又怎轮得上刘长卿这个戴罪之身。
五年后,刘长卿任满,被调回京,历时九年的冤案也就不了了之,刘长卿没有等来一个交代。
两三年的京官生活后,在年,刘长卿入淮南幕府,也算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生活,交游唱答明显增多,或是因为这段时期与多位僧人来往密切,其诗风受其影响,诗意平和空灵,“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被《唐诗归》评为“极秀”;又如“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衡阳千里去人稀,遥逐孤云入翠微”,方回有评价: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然而,好景不长,大历九年,已经年近半百的刘长卿因为得罪了郭子仪的女婿吴仲孺,再次被人诬告贪污,涉贪金额20万贯,金额巨大,依律当斩,幸好朝廷派去的监察御史苗伾救了他,只是将他判罚去睦州任司马。刘长卿赠诗感谢: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羊肠留覆辙,虎口脱馀生。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孤舟百口渡,万里一猿声。落日开乡路,空山向郡城。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司马,从来便是闲职,50多岁的刘长卿对官场的起伏已然看淡。诗中多了淡泊名利、厌恶官场、向往归隐的意味:
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白云留永日,黄叶减馀年。猿护窗前树,泉浇谷后田。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可刘长卿显然并不甘心,两段冤情,足足十六年,占据一半仕宦生涯,刘长卿的第三层愁,便是“逐臣无用之苦”。
他的诗里多的是悲苦意象,比如荒村、野桥、落叶、古路、寒山、孤舟,有学者称他为“闭门诗人”,因为他诗歌中常常描述“闭门”,即“掩扉”,如“寒灯影虚牖,暮雪掩闲扉”,“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舟从故里难移处棹,家住寒塘独掩扉”,不胜枚举。
何谓“掩扉”?
或能以“欲拒还迎”来做出解释,这是刘长卿两种思想冲突所产生的碰撞意象。十多年的仕途坎坷让他万念俱灰,孤立而失落,门外是仕途,是朝廷,他是抗拒的;可内在作为文人的担当,作为士子的执着,又让他难以放弃追求,所谓“掩扉”,不过是虚掩,一旦门外有“东风”撞开房门,刘长卿依然会义无反顾的跨门而出。
无奈命运作弄,刘长卿一出门,便迎来当头棒喝。
05/时运不济,碌碌余生
公元年,56岁的刘长卿时来运转,出任随州刺史,四品官员,掌权一方,还以为能终于任上,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可偏偏,不如人愿,没过几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随州被叛臣李希烈攻占,刘长卿离开随州,逃到江东避难,在淮南节度使杜亚的幕府中打杂。
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待在繁华的扬州,直至病故。
漂泊半生,蒙冤十余年,却依然没有个善终,刘长卿的第四层愁则是“碌碌无为之痛”。
晚年的刘长卿回首一生,诗歌中自然带上了一种萧疏、冷落、忧伤的情调,秋风落晖,白云寒雁,落叶夕阳,虽写的是山水田园,却不如王摩诘诗中之淡然无为,刘长卿诗中无不是情调萧瑟、极尽消极的人生态度: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州。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万里伤心水自流,岁月不待人。他收起了锋芒,在山水之中忘却人间苦患,不断的创作出大量的山水之作。灰暗冷漠的色调,清空幽寂的气质,轻淡虚净的性态,是刘长卿笔下的显著风貌。一如他的人生,挣扎与无奈。
回首刘长卿一生,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不是天之骄子,也非胸怀奇才,动乱不堪的世道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一生惆怅,无处可诉,只好揉进诗歌,铸就“五言长城”。
他虽以五言著称,但他的七律也很出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可算得佳句,葛晓音有评价:
接续了王维、李颀的余绪,其清空的风格、流畅的声调,更多地保持了盛唐七律‘正宗’的风貌”。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评:“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然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则皆过之。与杜子美并时,其得意处,子美之匹亚也。‘长城’之目,盖不徒然。
回过头来,再看刘长卿的诗,半生零落漂泊为仕途所累,却也偶有思乡心切,或许,埋藏在刘长卿心中,最深处的执着,来自于对故土的怀念,越是命途多舛,此情越甚: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