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伤心人别有怀抱,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

发布时间:2023/5/7 13:28:19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在这花草欣欣向荣、天气日渐炎热的初夏,呷几口清茶,与诸位条友欣赏咏雪的诗词,也算是一种雅兴,想来是没有“不合时宜”之嫌,说不定还能增加一丝凉爽呢!

(下面是简明扼要的开场白。)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渊源流长、数量庞大、成就巨大。

特别是民歌、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其音韵和谐、语言精炼、表现独特、思想深邃的独特魅力而享誉世界,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同所有的文化艺术一样,诗歌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源头活水。

中国古代诗歌犹如一座大观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情、景、事、物,无不在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下面我们先来回忆和浏览一些咏雪的名篇佳句,就如同享受大餐之前,往往先要吃点精致的水果和小菜,开开胃,垫垫底。)

单从描写雪景的题材来说,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是。

名篇如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凡读书人,没有不熟知和喜爱这些诗的。

名句如《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代李白的《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吟诵名句,如饮佳茗,愈品愈觉香味益清。

(下我们开始享用丰盛的大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赏析。)

咏雪“纳兰词”: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其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的大公子。擅长骑马射箭。22岁时中进士,领衔康熙一等侍卫,时常随驾出巡。

这位豪门公子、皇帝近臣,天生的叛逆性格,不贪图荣华富贵,厌恶长期枯燥死板的侍卫生活。

纳兰性德又天赋异禀,刻苦读书,富有才情,是个情种。不幸前后四任钟情的女子和妻子,或死或离,把一个风流才子的多情痴情消磨殆尽。

所谓“慧极易伤,情深不寿”,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年仅30岁。

“纳兰词”:《饮水集》

所有的悲欢离合、失意苦闷,都在长于言情的词中得到了倾诉和发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词#词三百多首,被人辑为《饮水词》。取南宋文学家岳珂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句意。

《饮水词》当时即被广为传颂,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说法。

纳兰性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清词三大家”之首。他的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沉郁顿挫,绝似南唐后主李煜词风。他又往往能自出机杼、独辟蹊径,形成了极其鲜明的特色,人称“纳兰词”。

近年来网上争相吟诵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木兰花》)、“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纱》)、“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等等,就是“纳兰词”的名篇名句。

典故:谢娘

谢娘,是指东晋文学家谢道韫。她的父亲是东晋大臣谢奕,叔叔是宰相谢安,丈夫是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谢道韫是有名的才女、文学家。

她小时候和叔父谢安等人围炉赏雪。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她的哥哥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想像独到、才思敏捷,谢安大为赞赏。后人称其为“柳絮之才”。

词作大意和思想性:

我们首先来看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

我喜欢雪花不单是它轻盈的体态,更在于它偏在寒冷的地方很好地生长。雪花不像牡丹或海棠那样贪恋人间富贵,而是另有高洁的品性。才女谢道韫之后,再没有人像她那样怜惜雪花了。在寒冷的月光下,在悲苦的胡笳声中,雪花任凭无情无义的西风,吹向一望无际的冷漠的大漠!

结合前面介绍的纳兰性德生平,我们不难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

作为一等待卫的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看到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声中漫天纷飞的雪花,不禁感叹平生、悲从中来。他借咏雪花而咏情怀,以雪花自喻,反观自己不慕荣华、孤标傲世、厌恶仕宦生活的心迹。出身“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纳兰性德,加上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仕途一帆风顺,却偏偏形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忧郁气质,多年枯燥的侍卫生活和不幸的婚姻情感,让他时时多愁善感,甚至悲观绝望。

正如他自己所说:“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这也形成了“纳兰词”最吸引人的特质,现实和理想、自由和桎梏、爱情和失意、美好和残酷,往往交织、难分难解,爱恨情仇、缠绵悱恻,酿就了他凄凉、悲剧的短暂的人生。

就像雪花一样,虽然生就的体态轻盈,可以无拘无束漫天自由地飞舞,却喜欢出生在寒冷的地方,不和牡丹、芍药一样同享人间富贵。在大漠、寒月、悲笳的凄凉冷寞的恶劣环境中,洁白、轻盈、灵敏、好看的雪花奋力地盘旋、宛转、飞舞,想自由地、畅心快意地主宰自己的人生,描绘自己精彩的画面,却无人怜惜无可援力,抵不住无情的狂野西风,飘零天涯!

诚如纳兰性德的忘年之交顾贞观对他所评价的:“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但就是我们这等普通读书人,生活在太平盛世,又何尝能生活和情爱都如意呢?理想的不现实,现实的不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总是高高凌驾于现实之上:所以,痛苦、失望、纠结、抑郁等等消极情感,在所难免。所以读“纳兰词”,就会喜欢,就会产生共鸣,就会找到自我解释终归释怀的出口!

词作艺术特色和美学思想:

题为“雪花”,整首词不见一个“雪”字,直把“雪花”当作“花儿”写,又把“花儿”当做词人自己的化身写。这是词人写雪独出机杼,采取了前人所未有的角度,新鲜别致。雪花、花儿、我,是一而三、三而一者也。其实就是借物喻人,以哀景写哀情,用不同寻常的笔墨写出了词人自己的喜好品性、生存环境和悲惨命运。

其实,“天长地久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在人的眼中都是人化了的景物。如王实甫《西厢记》写崔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进京赶考时的景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早晨,经霜的枫叶格外鲜红,但在崔莺莺看来,却是情人惜别时的眼泪染红的:眼泪成血,心已成灰。以哀景写哀情,哀又何如之!正是这种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使我们欣赏诗词文章中的景物,产生了巨大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魅力,再三留连,回味无穷。

词中的谢娘典故,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诗句。这“咏絮才”说的是众姊妹中才情诗词之冠冕——林黛玉。谢道韫是历史人物,林黛玉是小说人物。二人都有“咏絮之才”,然而二人命运也犹如柳絮,无根无系,随风飘零,可怜可叹!这也深度契合了纳兰性德的思虑和感慨之情!

词的最后一句“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只用四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一变前面看似婉约的风格,豪放悲壮、凄冷悲凉,境界廓大、意境深邃,充分展示了纳兰性德边塞词超凡脱俗的功力!在突然的跌宕起伏、变幻莫测中,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让人难以接受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词人并没有使用一个动词,而雪花与恶劣的环境激烈交战的场面紧张而刺激,扣人心弦!一种无边无际、极天极地的悲凉袭来,充斥了天地,笼罩了万物!

最后,让我们走出古人写雪的诗词王国,离开纳兰性德生花妙笔下的雪景和情感世界,观照一下现实。

结束语:

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一个多情而又不乏滥情、休闲而又不乏紧张、和谐而又不乏冲突的时代,感伤和凄美的“纳兰词”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复杂的心理,成了他们抒发情感和调节心理的减压器,所以“纳兰词”近来又成热门,引得众多文人追捧和吟诵,焕发出新的无限活力和魅力!这也证明了“纳兰词”是文艺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的精品词作,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跨越时空而绽放令人惊艳和玩味的光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