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一首清明诗,听风吟,念旧事

发布时间:2023/5/7 13:28:32   

张继,大多数知晓这位唐代诗人是从他的一首《枫桥夜泊》开始的,他在那个时代并不能算是一位“大咖”,因为与他同时代的“大牛”级诗人太多了,不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就是后来的大历十才子也个个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哪怕是他临终托孤的至交好友刘长卿都要比他的名气大得多,官职也比他高,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与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都是我们小时候就熟记于心的诗句。

虽然张继在群星璀璨的大唐似乎声名不显,但他的诗作清新爽利,不事雕琢,颇有道家之风,而诗作的风格通常都能显露一个人的性格,哪怕我们从《枫桥夜泊》中也可以看到,虽然安史之乱爆发,张继孤身自长安避祸江南,有愁有忧伤,但没有更多的痛。

既然有道家之风,显然张继对很多事情看得都比较淡,在他任洪州盐铁判官不久后就病逝了,他的妻子随后也在洪州离世,对于这样的一位官员,竟然连下葬的钱都没有留下来,用刘长卿的诗来描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真真是两袖清风,虽在红尘浊世,似乎总不愿意沾染这些身外之物。眼下恰逢清明,我们就来读一首张继的清明诗,读他在路上听风吟,念旧事。

唐·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这是一首首句不起韵的五律,首句仄起仄收,全诗格律谨严,完全按仄起句五律平仄完成。这是诗人清明当天从西午桥到瓜岩村的路上,大概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淡雅的清明诗。西午桥,在东都洛阳城内,白居易有诗云“西午桥街行怅望”;瓜岩村,由诗可知在洛阳城东。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诗人首联就使用了对仗,这是想要突出清明时路上行人的愁绪,明明龙门这儿的雨已经停了,到傍晚已经放晴,偏偏在这个时候还刮起了大风,自然让人心情好不起来。洛阳龙门不必多加介绍;汝穴风,传说古代汝州,汝南常有大风,传说大风都从城北的风穴山中吹来,因而汝穴风常常用来形容大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今天的官道上很安静,这时候鸟儿的啼鸣就显得特别的清晰;再看看那路边断壁残垣之上,居然已经有野花在悄悄开放。这2句似乎在纯粹地描述清明之时洛阳城外的景象,但如果我们留意那些花儿绽放在空荡的“毁垣”之处,就可以看出诗人是刻意为之,这一点我们在下一联就能看出来。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这一联很多朋友品读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多种解读,或者会产生歧义。鸣玉,这个词倒是不会有误解,通常是指为官,杜甫有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此联的意指实际上是说,诗人一心入仕,而时下的一些人物向往归隐,或者真的归隐,去做那江边的垂钓渔翁,很惭愧自己做不到这一点。

由于张继的相关史料较少,我们无法确知这是诗人什么时候完成的这首诗,但无论怎样,诗里都透露出他一心报效朝廷的文人士大夫的热血,这一点跟杜甫非常相似。杜甫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受到的教育也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可能为国出力。这是他们生下来血液里就流淌着的信仰,为国效力,至死不渝。

我们可以从张继另一首诗《初出徽安门》中可以看出他入仕的心有多么坚定,而且“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西游即指前往京都长安,而且更能看出张继此人的品行,“贫贱非吾事”,做官永远都不是为钱财,富贵与贫穷都毫不在意,他一辈子都在践行此句,让人肃然起敬。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曾经跟诗人一起到洛阳城外游玩的好友,如今都不在这里了,就只剩诗人自己一个人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一切似乎都跟从前的清明时节没有太多的不同,不同的是只有他一个人在东都的城外惆怅不已。

跟张继曾经一起游玩的好友如今自然各奔前程,不会一直留在东都,而张继自然也会去长安奔仕途而去。很多时候他都将是孤独的,我们可以参照杜甫的生平,即便生活再不堪,能够和他做朋友的人也不多,哪怕官职再高也不行。张继同样如此,他在一首感怀诗中说,“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也就说明他什么权贵都不愿攀附,全凭自己的才学任职。

这首诗虽短,我们却能够从中读出不少张继的过往,以及他的秉性。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士大夫文人,一生都在为国效力,而并非为某一位上司效力。写出这些惆怅的诗句,应该是诗人不仅在怀念旧时的朋友,更应该是此时的他彷如颌联所说,自己就像“毁垣”上的花,如今还没有能够在朝堂之上绽放。

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