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史上最穷的一首诗,用八句诠释真实生活

发布时间:2023/5/17 16:22:36   
北京重点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8814564.html

诗是什么?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我国有那么多的古诗词,几乎每一首都是由现实生活提炼而来的。

而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能直面现实、关心黎民、抨击时弊的作品也是从来都没有少过。想必说到这里,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刘长卿的那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不得不说,这首诗写得太有味道了。它不仅有着简洁的笔触,更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感爆发力,由内而外地向读者展现出了很“吸睛”的艺术魅力。

另外,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等等,也都是很犀利、动人的作品。

而我们本章依然需要跳出唐人唐诗,将重点落在宋人宋诗上面来。

宋朝诗人梅尧臣,各位看官应该都很熟悉吧,他被人们称为“宋诗的开山鼻祖”,写诗力求含蓄、平淡。

梅尧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非常鄙视苟且、阿谀奉承之人;他曾写有一首《岸贫》,全诗用40个字写尽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人读后感慨万千。

岸贫

宋·梅尧臣

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

作者曾投宿于河岸边的贫民家中,因被他们艰难窘迫的生活状况而“震撼”到,所以便写下了这首同样让读者颇为震撼的诗作;此诗还曾被许多人称为史上“最贫穷”的一首作品。

诗的首联以实事说话,有力地点出“贫”字,可以说是很精准、及时地切到了题目: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这里的人家失去了田地,家里也没有养鸡豚。陆游曾经在他的《游山西村》中有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两句诗可谓是很生动地临摹了农家生活的幸福、恬淡之象。而梅尧臣笔下的这户人家呢?简直与陆游笔下的裁剪形成了天壤之别。

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可这里的“民”已经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户贫民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养什么“鸡豚”了。作者择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物象,一笔切中要点,把贫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奠定了诗的情感色彩。

首联只是一个初步的介绍,贫民的艰难程度还体现在其他方面: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这些人家将水上漂来的枯树枝晒干,当作烧蚌蛤的燃料。他们依傍着树根,还会尽心尽力地编织一些蓑衣。

在颔联中,作者的笔触已经涉及到了人物和他们更加具体的生活层面。无论烧蚌也好,织蓑也罢,都是贫民们日常的生活写照,这种“贫”在首联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这种”贫“的画面感也于此处显得更加真切细腻。

再接着往下读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这首诗中并未打算去鲜明地抒发情感,颈联依旧是对贫民生活境况的勾勒: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他们没有地、不养家禽、没有柴火、没有衣服,已经贫穷到一定程度了。可谁又料想到,这些还远远不能说明题目中的一个“贫”字。

贫民将芦苇编织成屋子,把藤蔓缠起来当做门窗。这二句又连带了两个“无”:无房无门,多凄惨的生活啊,或许“家徒四壁”这四个字都远远不能形容这里人家的贫穷,也怪不得大家都说,这首诗是史上最”穷”的一首。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孩童身上围着荷叶,以此来充当衣服(犊鼻裩,是短裤、围裙的意思)。在诗的最后,作者又将孩童作为描写对象。或许尾联的景象出现在一般的“田园”诗中,会显得别有一番趣味。因为小孩本就天真无邪,荷叶围在身上会更利于烘托他们的生动形象。

但在这首诗中,因为有了前六句的层层推进与铺垫,作者笔下的“稚子”就成了典型的贫民形象与贫苦生活的代表因素,是一个有力的论据所在。所以,尾联带给我们的是又一次锥心之痛,它所激发出来的,是我们对贫民的深深同情,它是作者笔端有力的控诉与无奈的叹息。

回头再看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作者都在展现一种“空、无”的状态,他将这种一贫如洗的真实面貌一层接一层、一角接一角地剥开给读者看;作者在诗中没有提及一次“贫”字,反而将“贫”字诠释得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可谓不做任何抒发却胜却千言万语的“抒发”。

那么这岸边的人家为什么会如此之贫呢?不用说,是腐朽、豪横的统治阶级所造成的。权贵们从来不顾及老百姓的死活,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在内只知道贪图享乐,在外只知道卖国求荣、委曲求全……他们这种丑陋至极的嘴脸虽然没有在作者笔下被刻画出来,但已经很形象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故而,在这首诗中,除了融有作者对贫民的无限同情之心以外,还有作者对当权者的有利抨击与灵魂拷问。读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独立于天地之间,因愤怒而呵壁扼腕的诗人,他孤单也渺小,耿介亦伟大。

百载沉浮人事苦,销之剩得几声嗟;各位看官,不知在读完梅尧臣的这首诗后,你又作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随心畅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6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