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 >> 芙蓉生活环境 >> 清明意境下,勾勒出吴江夜雨图,一句一片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代古诗词《芙蓉楼送辛渐》诵读及译文,余韵无穷之名作,王昌龄连夜的寒雨洒遍吴江天地,清晨我送走你离开之后,一个人独自面对着那楚山,心中涌出无限的离愁!你到了洛阳以后,如果遇到我在洛阳亲友问起我,就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依旧如同玉壶里的冰晶一样纯洁!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天宝元年,即公元年,王昌龄此时正时任江宁丞。辛渐则是王昌龄的好友,这次辛渐准备从润州渡江,途经扬州,一路向北达到洛阳。王昌龄一路陪辛渐从江宁到润州江边,就此拜别。这首诗应为王昌龄在江边与辛渐离别时所作。
首句起笔是寒冷的夜雨笼罩着吴江天地,仿佛是一张充满愁怅的大网。寒冷的夜雨不仅增添了寒意,更是增添了丝丝萧瑟,那萧瑟寒意不仅仅在满江烟雨中,更是在离别的两个人心中,明显地烘托出了伤别离的氛围。一个“连”字和一个“入”字写出寒雨的连绵,那么诗人因离别感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可以想象。绝大多数诗人写雨,基本都围绕窗下梧桐、池中残荷等琐物之上进行描写,而王昌龄却大开大合,把视觉、听觉以及诗人的想象的雨势勾勒成一幅吴江夜雨图,并以此烘托第二句的开阔意境,足以展现诗人那高远的境界。后两句是指诗人与友人分手之际,诗人对友人的叮嘱。洛阳,是唐朝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在那里有诗人不少亲朋好友。
早在六朝时期,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中有“清如玉壶冰”一语,诗人鲍照就是以“玉壶冰”来比喻高洁品格,王昌龄的这首诗中的“玉壶”同样如此,用来比喻诗人自己那高洁的品格。诗人托好友辛渐给洛阳的亲朋好友带话,传达自己依旧保持着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坚持操守的信念,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主要是因为诗人王昌龄因不拘小节,遭到众多平庸之辈的非议,结果遭受多次贬谪。在这里,诗人很显然是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抨击,也算是对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做出的告慰,表现了诗人不肯妥协、敢于抵抗精神。
盛唐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即景生情、情蕴景中。在这首诗中,这个特点依旧得以体现,诗中那茫茫江雨和孤峙楚山,不仅仅是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孤寂心情,更是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襟和坚韧的品格。屹立在江天的孤山与置于玉壶的冰心,两者之间好似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联系,足以令人看到诗人孤傲清高、冰清玉洁的形象。这首诗能够将精巧构思和婉约用意,相互融合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足见诗人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