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强推中国最美古诗词值得熬夜品读

发布时间:2023/11/28 13:37:46   
今日推荐:《中国最美古诗词》作者:李妍。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辑一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独自一人在夜里辗转反侧,看着天上的月亮,联想起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若是这个时候他们都望向天上的月亮,也会跟自己一样因为思念家乡和亲人而落泪吧。这时诗人的脑海里有了五个不同地方的手足一起看着月亮哀愁思乡的画面。

全诗通俗易懂,但又寓意深远,质朴真诚,深沉地表达了战乱之后,感怀兄弟姐妹的情感。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示长安君

北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1.  示:写给。

2.  怆情:悲伤,难过。

3.  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妹叫王文淑,封号长安县君。

4.  欲:想要。

5.  后期:下次见面的时候。

年少分别时候那份情深义重,老了再次相见也免不了难过。

随便备了酒菜一起言欢,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互相倾诉到深夜。正在感伤兄妹分离已经三年了,却又要顶着风沙出使万里之外的辽国。

要是问我下次相见是什么时候?我寄出家书时,应该是大雁南飞的秋天。

北宋嘉祐五年(年),王安石即将要出使辽国。他和大妹妹王文淑感情很是深厚,此时已经三年没有相见,本以为这次见面能够促膝长谈,可自己却要马上到边塞去。王安石深觉自己年纪渐老,和大妹妹再见的机会已经不多,此去辽国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两人更是聚少离多,思及此不由得倍加伤感,于是写下这首《示长安君》。

这首诗的开篇两句诗就提及自己很在乎情义,“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这两句话的意思显而易见:年纪大了,每重逢一次就少一次,因此对见面觉得难过。而且见面意味着别离,想起别离的场景,相见也显得悲伤了。

在这样悲情缠绵的状态中,诗人在第三句和第四句用了两个叠词“草草”和“昏昏”,前一个说的是兄妹两人无须客气,能见面就足够了,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言欢;后一个是说两个人的话说不完,灯光都暗淡了,但是两个还是想继续说下去。这不但将诗人内心的悲怆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将兄妹之间的温情跃然于眼前。

诗人在后半部分细写即将离别的心态,本来刚刚见面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不久我又要去万里之外的地方,不禁感到伤感。妹妹挂念与哥哥再见的日子会是什么时候,哥哥自己也预料不出何日归还,只能模糊地说,等到大雁南飞的秋天就能收到我的家书了。这种结尾有无奈也有慰藉。

诗人取亲人之间的生活细节入诗,用语贴切而质朴,将兄妹之亲情生动地表达出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年),苏轼在密州官任太守。

2.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3.  琼楼玉宇:仙宫。

4.  不胜:承受不住。

5.  此事:指的是人的“欢”和“合”,月亮的“晴”和“圆”。

6.  婵娟:月亮。

丙辰年的中秋佳节,高兴痛快地喝了一整夜的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想念弟弟苏辙。

月亮什么时候出来的?我手持酒杯对问青天。不知道月亮里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御风回到月宫里去,又唯恐在美玉砌成的楼宇里,承受不住九重天上的寒冷。赏玩着在月光的照耀下影子展现出的各种舞姿,哪里像是在人间呢?

月亮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雕饰华丽的窗户上,映照着睡不着的自己。月亮不会对人有怨恨,为什么偏偏会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伤、欢乐、分别、团圆,月亮有阴、晴、圆满、月缺的变化,自古以来这种事总是难以周全。只愿这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平安长久地活着,虽然离得很远,但是都能一起欣赏着美丽的月亮。

写这首词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这是因为他和当时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见相左,受到排挤,于是自请外放。原本他想借机与弟弟苏辙团聚,所以请求将自己调到离苏辙近一些的地方当官。可惜这个愿望落空了。此时,距他与弟弟上次相见已经过去了七年。时值中秋佳节,苏轼对着空中的皓月感慨万千,于是借着酒意即兴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上片是写观月有感:他手持酒杯对青天发问,“明月几时有?”这句话显示出了诗人对明月的赞叹和憧憬,也显示出诗人的豪情和气概。后面继续递进这种情感,由于对月亮的憧憬,所以思考月宫现在是何年何月,又想要御风飞去月宫看看。而诗人为何想飞去月宫呢?当时苏轼想要返回汴京却又不能回去,置身在被冷遇的处境。正是因为现实的烦恼太多,所以希望飞去月宫。可是后面的笔锋一转,诗人怕月宫的“高”和“寒”,倒不如在人间的月色下起舞和影子做伴,这种矛盾的心理更让人体会出诗人对人世间的热爱留恋。

词的下片思念亲人:此时已经很晚了,但是自己仍旧睡不着,因为自己在思念弟弟。为什么月亮圆了,人却不能团圆?苏轼用抱怨月亮的话来加重哀思愁绪,衬托出他对弟弟的想念,还有对同样不能团聚的人们的感同身受。但他并没有一味沉浸于这样的哀伤之中,而是通过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寄托自己希望亲人平安健康的心意。这里人和月的联系,是一种精神上的互通,苏轼不单指他和弟弟,还有对所有与亲人分离者的衷心祝福。如此收束全词非常符合苏轼大气、开放的豪迈心态,同时让全词曲折缠绵,意味悠长。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  岁暮:年尾。

2.  及辰:及时。

3.  低徊:徘徊。

母亲爱护子女的心是没有尽头的,我回家过年的时候母亲多么喜悦。

她为我缝制的衣裳针脚细密,我寄出的家书墨迹还是新的。

母亲一看到我就疼惜地说我瘦了,还问我在外面是不是很辛苦。我很羞愧地将头低下,不敢跟她诉说我在外面漂泊的处境。

蒋士铨为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从小诗从李商隐之风,潜学浓艳、哀戚的缠绵悱恻之词。但后来对袁枚之风产生兴趣,改攻笔力坚劲、苍莽敦厚之格。当时蒋士铨于外乡就职,特别在年关之际赶回家里,因为感怀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于是特别写下这首《岁暮到家》来抒发母子情深。

诗人采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开篇陈情,诗的前六句都用来写思儿心切的母亲见到游子回家后溢于言表的高兴之情。因为有着切身的体会,蒋士铨把母亲想念久未见面的儿子,对重逢的儿子关切入微,心疼儿子在外变得清瘦的形象写得真切入微,生动至极。虽用语极朴素,却以细腻取胜,由中可见诗人当时内心的感慨之情。

结尾两句为诗人回归本位的自我角度描述,写自己面对母亲那副深情时难以自抑的情感外放:在外乡谋求前途,非常劳累辛苦却没什么大出息,看着母亲那副心疼模样,又不能实话实说,怕母亲听完更加心疼难过,自己也会心疼母亲。又因为自己常年在外,不能在母亲身边伺候,内心不觉更为愧疚。

整首诗充满着母亲和儿子相互为对方着想的细致情感,母子亲情深重,真诚动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的西北,登上楼可以俯视长江。

2.  辛渐:作者一个朋友的名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