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诗文讲古丨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人生孤

发布时间:2023/11/28 13:55:2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http://m.39.net/pf/a_4508643.html

在我上初中十三四岁叛逆期之时,第一次读到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就大为心折,颇有一种引以为知己之感,还在当时自己的日记本封页上写下了这一句。如今我的岁数慢慢接近于王昌龄写这首诗时的年龄,每当感到人生孤寂不称意之时,反而尤其想望着守住内心的一点清白和宁静。不禁会想起“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而更真切地生发了对王昌龄的知己之感。

王昌龄生于唐朝武则天圣历元年(年)首都长安的京兆地区,自幼家境不太好,父辈和祖辈未见有当官的记载。他在《上李侍郎书》一文中也提到过自己“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作为家中的长子(诗文所载他和友人的往来中多被称为“王大”),他一边读书,一边还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他的诗中经常会提到“渔”、“耕”等词和描写)。

二十五六岁之时,王昌龄开始了他的壮游。这是古代士子成年后都要做的一件事,通过行万里路,游历山川和交游朋友,验证读万卷书所学到的道。而王昌龄的此番壮游,选择的是北方边塞地区,他有名的边塞诗大多创作于这个时期。因为在王昌龄所成长的盛唐开元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常会和边疆的游牧民族势力发生冲突,此时的北方年轻子弟尤为关心边疆战事,这个时期也由此涌现了很多著名的边塞诗佳作。

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二十多岁青年保家卫国的雄心和热血。而从“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诗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家境困顿的他对于战争带给百姓痛苦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关怀。

开元十五年(年),29岁的王昌龄高中进士。但是唐朝的科举制度在此时的地位尚未有后世那样的地位,进士及第后只是取得了为官资格,还需进入守选期等待吏部铨选后才有官职,而出身高低此时仍然会影响官职的任命和升迁。出身寒微的王昌龄尽管才气横溢,也只是授了一个品级最低的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在唐朝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本来地位职权就不高,校书郎是其中最低级别正九品的官吏,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章的。

然而没有后台与关系的王昌龄却只能是在这个职位枯守了七年之久,终于在开元二十二年(年)迎来了朝廷开博学宏词科举考试的机会。博学宏词科是唐朝为了解决进士科举后守选期等待入仕的问题而设立的,博学宏词,顾名思义就是指进一步选拔录用那些学识渊博、文词华美的人才。才华横溢的王昌龄自然是再次高中了。

尽管这次高中,他也只是被任命为同为正九品的汜水(在今河南荥阳)县尉。然而,第二年,王昌龄又被贬谪到了岭南。这次贬谪的原因未载明,有可能是因为他对这次授任的不满,也有可能是因为朝局的变化。这一年,正好是李林甫挤掉张九龄独掌19年相权的开始。王昌龄对于张九龄的品行一向比较敬重,两人有过诗篇往来。但是王昌龄在张九龄为相时并未得到提拔,这可能是因为两人相交不深,但也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出这两人一个不结党、一个不攀附的高洁风骨。

被贬谪岭南四、五年之后,42岁的王昌龄在开元二十八年(年)遇赦回到长安,并被授任为仍仅有正九品的江宁县丞。此后几年,他就一直处于江宁县丞的任上。《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便是他在此期间所作的。

此时已经四十多岁却仍只是最低一级九品官的王昌龄,大概也感悟到了自己确实不擅于做官,也确实难以适应李林甫把持下的大唐官场。曾经的才气纵横、满腔热血,在此官场中怎一个“孤”字了得?此时在寒雨之后来到芙蓉楼送别朋友的自己,远望孤山真真正合心境。然而此番人到中年的孤寂心境,却并非失志与抑郁,反而是更加坚守自己的本心本性。。朋友们所知的那个清白恬淡的我,依然初心如故,甚而更添一分冰清不染的清静心。

这说的可不就是自己人到中年此刻的心境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5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