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语文书——统编版教材,增加了文言文、古诗词的内容,篇幅和难度都大幅增加,今后语文将成为重要的拉分项。小学阶段学业较轻松,课余时间充裕,一定要多积累古诗词。今天,我推送的是第16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学古诗,重在积累,如果学有有余力,就按照这3步来学,坚持下去,积少成多,会慢慢喜欢上古诗,对应的考题也不怯,反而成了加分项呢!一、原诗★读准字音,再诵读我推送的是带拼音的原诗,这样能够读准,避免读错音。凡事先入为主,一旦读错,再纠正要花上好几倍的时间。二、译文★关键词读熟了之后,就来了解诗的内容。重点识记“平明”与“冰心”的意思。见下图划线的部分。★说意思熟读这首诗后,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是谁?谁送谁?什么时间、在哪里送别?当时的环境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明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如果说不出来,就把下面的译文读读,了解诗意。译文只供参考,能叙述出大意就已经很棒,不要让他们照书念经。我们要尊重阅读的独特感受,只要能说出大概内容,说明理解了,内化了,这过程其实是在提高语言能力与理解力。三、拓展对于古诗文,背诵是重点,不用过度解读,但对于求知欲强的你,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拓展。★聊聊“送别诗”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送别诗的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诗歌题目通常带有赠、别、送等字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送别诗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聊作者生平,有助理解诗意上篇文章,我们认识了王昌龄,记住在关他的4个标签:盛唐七绝圣手边塞诗人宫怨诗。王昌龄的七绝中边塞诗出名,他的送别诗也写得好,特别是这首《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写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时,他的朋友并同乡辛渐要去洛阳,他到江边饯行。此时的王昌龄并不得志,他两次被贬官。但他并不屈从,他在送借别之际,借托玉壶、冰心比拟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文人这份纯洁的操守令人点赞。我想这也是这首送别诗历来被人多传颂的一个原因。★妙比巧喻最后一句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为: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特点: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敲黑板:我们来总结《芙蓉楼送辛渐》学习要点:1.工整抄写《芙蓉楼送辛渐》并熟读成诵,并复背《从军行》《出塞》。2.理解诗中末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巧妙之处。3.能用自己的话说诗的意思。4.考点如下图:让我们一起坚持,徜徉诗海,背好每一首古诗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