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刘长卿这首送别诗,没用一个生僻字,就达到

发布时间:2023/5/9 15:50:33   

诗词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它营造出的意境美。

何为意境美呢?就是一首诗通过文字和思想感情描绘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读之会觉得眼前仿佛出现了诗词勾勒的画面,并且每个人读会产生类似的感官画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提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诗人就是王维。的确,王维是唐代田园山水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比如他可以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简单四句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秋季山林图景;还能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摹出戈壁沙漠的苍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诗句,每每读到都会为诗人给读者创造的意境所感动,所折服。

本期要讲的这首诗,尽管诗人没有王维出名,但其用简单的四句营造的空灵氛围丝毫不逊色王维的山水诗,一起来看看吧。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具体的生卒年不详,一生命运坎坷,年轻时或考取进士,但是还没有登上仕途,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当然这只是根据有限的历史记载推测的,并没有太多依据,至今他的生平仍存争议。这里,我们暂且撇开他的经历,单看他在诗词领域的成就:“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通过这段记载,足见刘长卿的自信和诗才。

题目《送灵澈上人》,一个“送”字就能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何人呢?灵澈上人。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为云门寺僧。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苍苍,一开篇便给人青翠之感。眼前仿佛被一片高聪入云的竹林填满,穿过竹林深处,一座幽深神圣的古寺映入眼帘。

杳杳,形容钟声深远。正因为古寺地处幽静山谷,无世俗嘈杂干扰,所以钟声也仿佛沾染上深沉的气韵,变得愈发澄净、空灵,使听闻之人心灵顿时安静下来,好似融入茂密的竹林中一样。

有人说前两句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后回来看到的景色,其实我觉得更像是送别友人时两人行走在竹林中带给诗人的感受。远处的钟声悠悠扬扬,超凡脱俗的仙境恰似灵澈上人的为人,契合其高雅闲淡的精神世界。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和前两句一样充满画面感:灵澈上人背着斗笠身披夕阳余晖,在绿水青山中渐行渐远,唯一留给诗人的就是他清寂的风度和独自向青山走去的背影。这画面不自觉让人想到刘长卿的另一首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读刘长卿的这首诗,给人感觉是他仅几笔勾勒恬静的深厚写诗功底,将白描手法发挥到极致,像极了王维诗词中营造的空幽环境,读来眼前仿佛真的有一卷山水画默默展开,能看到诗人和友人依依惜别的画面,不强求繁琐的遣词造句,信手拈来,真正达到山水诗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境界,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往期精彩推介苏轼为红颜知己写诗,前两句如大白话,后两句却出神入化李商隐一首简单《无题》诗,竟有三种解读,足见其无穷魅力《诗经》中的这首相思诗,不足五十字,写尽相思人的相思苦《玉楼春·春景》最出彩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有何妙处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烦请告知,立删多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82.html
------分隔线----------------------------